當時讀小班的妹妹問我:媽媽,為什麼我是「小人」?

09年吧?帶小孩去日本玩,妹妹看我買票時,總是按兩張「小人」,大惑不解,雖然跟她解釋說在日本,小人是指小孩的意思,但她還是不依,畢竟,在我們這兒,小人就等於壞人呀! 吵著要買「大人」票,當時,不禁想起孔子說的:「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!」等到上中醫課時也提到,張仲景也說,女人與小孩不好醫,一個有苦難言,另一個有苦說不出,這就是「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!」的真義。的確,在古代的社會中,女人、小孩相對沒有地位是事實,但,這是社經地位的問題,不是醫療問題,等到了現代社會,張仲景留給我們的疾病攻略手冊:傷寒雜病論,給女人與小孩用,說不定比男人更合適,以後有機會,來聊一聊咱家裡是怎麼用這本書(絕對沒有用來墊熱湯鍋喲),以及在家中如何操作這本書的內容。

有一天,妹妹問道,為何只有婦幼專線,沒有男人專線? 答曰,女人小孩比較弱勢,如果有家暴,需要求助時可以打婦幼專線。後來,媽媽就取笑說,妹妹不必打婦幼專線,直接打給媽媽就好。不過,媽媽心中想的卻是,唉喲,妹妹不要欺負她老公就不錯啦。回主題,在我的心中,傷寒雜病論中也有一個方是類似婦幼專線---小柴胡湯。

雖然,上課沒多久就吃上了麻附辛湯及溫經湯,但是,上課教條文的速度實在太慢了(前後上了三年吧?) 明知有效,身體狀況也需要,卻不知哪年哪月教得到能用的方劑,那心情,彷彿面對成堆的金銀財寶卻不能拿。於是,問了可看的中醫師,看了三四回貴參參的門診後,忍不住問了面前的老醫師,那我是得了甚麼病呀? 答曰:妳是少陽區受損。嗯,這個聽起來耳熟,在六經總綱時好像有講過,於是,回得家來,把自己描述給醫師的症狀與少陽有關的內容比對一下:

七(1)少陽之為病。口苦。咽乾。目眩是也。
三(14)尺寸俱弦者。少陽受病也。當三四日發。以其脈循脇絡於耳。故胸脇痛而耳聾。此三經 受病。未入於腑者。皆可汗也。
五(48)寒病。兩脇中痛。寒中行善掣節。逆則頭痛。耳聾。脈弦而沉遲。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湯主之。

當時,看不清楚、聽不清楚,身體側邊不舒服,無法側睡,脈弦? 好像吧! 看不清楚的感覺像是眼前蓋著一層保鮮膜,沒有耳聾,只是好像在水中聽別人講話的感覺,咽喉乾也是常有的。

就這樣? 那我似乎也會。於是煮了小柴胡湯煎劑,藥效麼? 開了眼啦,也聽得清楚了,也能稍微側睡一陣。


題外話:這年頭,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是,葉黃素(Lutein),也曾吃過,第一次是先生的同事在加拿大藥廠做事,回台灣省親之際問大家需不需要健康食品,最推薦的是顧眼睛的,(猜想是葉黃素,可惜當時沒注意標籤),當時吃了一陣子,眼睛真的有「叮」一聲,亮起來的感覺,那是吃過的唯一有效的健康食品。對方離職後,也不好再拜託人家了。後來,有人糾團買Lutein,說是藥商特別推薦版之類的,吃了沒啥感覺,也就不了了之。問了幾位視力較不好的親朋好友是否在吃,都說有,效果呢? 報以苦笑,就吃心安的唄。講這個是因為個人很無聊的偏執感,西藥做成丸、錠、膠囊、藥粉,光是看就很沒有食欲,聞起來通常是刺鼻或想吐的味道;相對來說,中藥看起來就可愛多了,放在手上也有真實的感覺,許多藥聞起來更是舒服,至於煎劑,總覺得當身體需要時,會覺得那一杯藥比較好聞、好喝,沒病時,就比較沒有Fu;不過,迄今也沒喝過嚥不下的湯劑,只有生水蛭的味道是受不了,裝了膠囊來吞,最後覺得這樣打瘀血太猛了,還是另方慢慢打,一邊打一邊補。

題外話:以前偶爾出現口渴、尿少的主症,吃吃五苓散就好,今年入夏以來,一直出現五苓散證,就算沒有主證時,也超想吃五苓散,這會兒,都做了好幾回五苓散了。猜想是五運六氣走到這兒吧? 以前老師教五運六氣時,還認真算了一把,後來發現,自己的身體大概屬楓樹型體質,氣走到那兒,身體就反應了,既然如此,也就心安理得地把五運六氣晾在一旁。想來也是有趣,以前常嘲笑自己是西藥副作用偵測機,吃西藥很少沒有副作用的,一旦出現症狀,打開說明書,包準有這一項,說心悸就心悸、說出疹子就出疹子、說嗜睡就嗜睡,百試百靈。

 

小柴胡湯.jpg

照片說明:小柴胡湯可算是經方很"代表性"的方子(或者說"很特別"?   著實想不到貼切的形容詞)   這是一服的量,原方是乘以三倍(也就是煮成三碗),很明顯可以看出柴胡的量異常地多,這很不符合一般人的思考,就算是做臨床試驗,恐怕也是一份一份地往上加,而不會一下子用這麼大的劑量,老師說,如果不是張仲景把方立在這兒,後代的人如何能知道可以用這麼大量的柴胡呢?    說的也是,當我去買小柴胡湯時,中藥房也是很抗拒,可見現在市面上該是時方居多,觀念上很難理解大劑量的柴胡。這個方子很不像人類發明的,要不是上一代的文明,要不是外星人傳來的吧?    對了,圖中的黨參只有15克,若是用仲景方,那麼要依書上的劑量加倍(30克)才是。

小柴四大主證.jpg

照片說明:上課時,老師諄諄勸告大家把小柴胡湯的四大主證及七小兼證背起來。當時還奮力地背了,連加減法也沒漏掉,後來,讀胡希恕教授的講稿,說這些加減是錯的,七小兼證不過是客證罷了。Well,這可為難了,的確我也只用過一次加桂枝,事後回想,不用桂枝應該也會好。問了朋友小胡,他也說不曾用過加減。後來請教龍老師關於加減的問題,他援用他父親的說法,認為這些加減可能不是張仲景的手筆,但肯定是有經驗的人寫的,因此,做法上可以先用原方,若有效果,有些證仍未去者,可參考加減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醫 小柴胡湯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dy 的頭像
    Wendy

    Wendy's blog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