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講「腸病毒」之前,先談一下,小柴胡湯證從何而解。

那一次,是大班的妹妹感冒了,脈弦,不想吃東西,往來寒熱,因為有點發燒,也不口渴,加了桂枝,去人參,用藥後,微微出了點汗,燒就退了,人看起來有輕鬆感,可以收工了,媽媽一邊幫妹妹擦汗,一邊欣慰地說,嗯,出點汗果然看起來好多了。妹妹回道:我以為這個藥是吃進去後,把病菌包起來,丟到尿尿中,一起尿出來。

咦? 小柴胡湯不是和解劑嗎?也可能是尿解嗎?自己吃藥並沒有很明顯的感覺,對此感到納悶,可是又覺得小孩的身體感很敏銳,只是表達得不是很清楚,妹妹這一說,媽媽也不敢否定,問了老師,的確也是有尿解的可能性。至於加了桂枝,就有了桂枝湯去芍藥的結構,微汗出而愈,似乎也很合理。

註:一般父母也會觀察到這種現象,就是小孩子發燒,就算不吃藥,燒一陣子有時也會自動退燒,這種情況可能就是往來寒熱」,是小柴胡湯的標準症狀之一,日常的觀察的確如此,用藥也有效。

題外話:剛開始會覺得小孩子表達不清,後來發現兩個小孩對於身體感覺很敏感,描述很精確,只是媽媽有時候沒有聽懂,或者不知該對到那一個證。反而許多大人的身體感不清楚,甚至於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感覺很混亂,今天聽某人講述自己的狀況,隔陣子再聽一回,會納悶這是同一人嗎? 兄妹二人這種與自己身體相處的能力不知是天生的? 抑或是從懂事以來一直被媽媽訓練的結果?

這一回,又是妹妹先感冒,下午就有點發燒,可是就認不出是啥,到了晚上不燒了,想想就先擱著吧,隔天起床,兄妹又有點發燒起來,打電話去幼兒園請假,準備鮮奶給他們喝,倆人坐在茶几前,露出一種表情,就像Discovery或國家地理頻道的動物節目中,小熊剛從冬眠中醒來,默默地,臉色苦苦的,還不想吃東西的那種表情。媽媽忍不住在心中笑了,原來這就是「默默不欲飲食」的表情呀! 張仲景未免描述得太生動了—小柴胡湯證。後來,漸漸地發現,書上關於臉色的描述很受用,辨證時,往往優先於把脈,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聊。這一回正是看臉色行事,給小柴胡湯(有加石膏,但是不記得理由了),中午再吃一次,燒退了,脈也不弦了;後來有點偷懶,當看到「默默不欲飲食」的表情就給小柴胡湯了,準得很! 後來小柴湯證用科中2-3g也就有效了。

本以為沒事了,沒想到下午,抱怨吞東西時喉嚨會痛,用手電筒一照,ㄏㄧㄠ倖,喉嚨上長了一個一個白白的口瘡,往發炎的方向想,於是給甘草湯看看會不會好,效果了了;既然主述是喉嚨痛,加上原來是少陽證,該是實熱,那就給銀翹散吧,輕輕地給0.5g科中,之後表示好多了,之後再吃了2-3天,每天約3次各0.5g,也就好了,口瘡也不見了。

題外話:隔天把口瘡的照片給同事看,才知道,這就是媽媽們聞之色變的「腸病毒」的典型症狀。心中一緊,真是好險,事先不知是腸病毒,否則恐怕治不了,試想,既然知道是「腸病毒」,恐怕滿腦子都會想如何將病毒從腸子中驅趕出來,或者消滅它們,這口瘡算是病毒感染還是發炎了? 諸如此類的念頭,於是乎,擺在面前的「脈弦」、「往來寒熱」、「默默不欲飲食」就會視而不見了。如同溫經湯那篇提到的,好險,當年吃溫經湯時,並不知那是「更年期症」,去看西醫也不如此想,畢竟咱離更年期還有點遠,只好一邊安慰,一邊開「安慰劑」給我。如果不看西醫自己搞,多半也會往什麼女性激素的路上想去,或者想如何地退火。總之,試圖把傷寒雜病論的「證」去對應一個「病」,是頗有風險的做法。(說起「風險」,不禁感到有點害羞,讀書多年,會做許多機率的題目,卻是不一定懂「風險」的含意) 漸漸地,經驗多了些,心中有一種好奇,或者說是疑惑:究竟「病」是一種什麼東西呢?

題外話:本文所說的「腸病毒」是指type_71,俗稱「手足口症」的那一型。至於發口瘡,老師說可用半夏瀉心湯,但是妹妹說吃銀翹散又快又好,後來再發也就吃銀翹散,不肯接受媽媽的建議吃瀉心湯看看,再後來,不知是給藥的速度夠快還是怎的,連銀翹散也省了,當然啦,也可能並非腸病毒。

腸病毒口瘡.png
照片說明:照得不很好,親眼看到時更清楚,當然也就更驚人,媽媽有點嚇到。

題外話:隔天google一下,有人用葛根芩連湯治了腸病毒,雖然已經好了,忍不住給他們吃一點,沒啥反應,自己也覺得無聊,好了就好了,何必再吃藥。可見腸病毒在不同階段的病程會對應到不同湯證,再次慶幸,第一次用藥時沒先發現這是腸病毒,否則慌亂之下就用了別人用的有效方,或者所謂「最大公約數正確」的方,就失去上手的機會了。此時,心中想起張仲景殷切的教誨:「依證而行,隨證治之」。真想把這兩句寫成對聯,貼在牆上,片刻不能忘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

後記:後來翻書,讀到張步桃前輩也是用葛根芩連湯治了腸病毒,可見他所看到的患者,是太陽表證引起的協熱利。

按理說,這該打完收工了,沒想到下午後哥哥又發起燒來,而且還更燒,明明弦脈沒了,喉嚨痛也好了,怎麼又高燒呢? 這可如何是好? 哥哥從小就這樣,媽媽學中醫以前,去診所看病,總是燒了就退,退了再燒,最後打到奄奄一息為止,掛急診也屬常有的事。這下子怎麼又來了? 難道是媽媽開錯藥了?

究竟,焦急的媽媽下一步該怎麼做呢? 下回再揭曉囉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醫 小柴胡湯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