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「醫術」是一種什麼感覺呢?

最近幫一位朋友看了感冒,症狀是:下午來電,從電話中聽到一種很不清爽的聲音,本人主述很不舒服,但很難說出個怎麼不舒服(變笨了? 一聽就很少陰),站著頭有點漲,一直想躺回床上,躺久了也還是睡得著。走路會覺得不太穩。尿偏少。會因為不舒服而感到煩(聽起來還不到煩燥欲死的程度,是那種無力的煩)。四肢沉重。肚子有點不舒服。不口渴,也不特別覺得嘴巴乾。沒有喉嚨痛。不特別感到惡風寒。沒有發燒(這不一定準,少陰人常不自知發燒了)。

十一(1)少陰之為病。脈微細但欲寐也
七(55)太陽病發汗。汗出不解。其人仍發熱。心下悸頭眩。身瞤動。振振欲躃地者。真武湯主之。
十一(
37)少陰病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不利。或下利。或嘔者。真武湯主之。

從「但欲寐」得知很可能是少陰病,少陰病有很強烈的那種「什麼都不想做,只想撲到床上」的感覺;走路不太穩,「振振欲躃地」;「小便不利」、「四肢沉重疼痛」;頭有點漲就歸在「頭眩」好了;沒有惡風寒的表證;沒有咳嗽;肚子不舒服估計等一下都會拉肚子了,果然隔天來電說有拉肚子。

照理說該把個脈確定一下,但是與對方算熟,有點熟悉對方的身體狀況,加上兩邊都懶得出門就算了。真武湯煎劑喝兩碗,隔天來電說症狀就緩解得差不多,再給科中吃個2-3回(?) 其實光聽聲音就感覺到是好了,就像平常給小孩看感冒,光看臉就知道好了沒。只是還有心悸(還是胸口悶?)的問題,因為本人有其他的問題,不太確定是歸在那一邊,口頭上這麼說,其實我心中是把這個症歸在另外那個問題的主症上。

上課的時候,老師很常說學「傷寒雜病論」最能夠讓醫術進步得快,這句話聽起來一直很無感,從剛開始完全不會時很無感,學了八、九年了,還是很無感,究竟,有「醫術」是一種什麼感覺呢? 我的意思是說,從學了幾何、代數到微積分,清楚地感覺到自己「進步」了,但是學經方的進步在那裏呢? 從最剛開始,少陰喉嚨痛用麻黃附子細辛湯;口渴+尿少用五苓散;到現在,「但欲寐」、「振振欲躃地」、「小便不利」、「四肢沉重」、「頭眩」就用真武湯;每次差不多都是把症狀排列組合之後,看看那個profile能不能搭上一個方,頂多就是看看要不要用合方或加減,這樣有醫術的差別嗎? 真要說有差別的話,就是幾個方名終於背得起來了。

學經方到現在,大概就是這樣,病人照書生病,那末就照書開藥,不照書生病的就不會,一直有一種在操作一種自己「不會」的事,因此,在家裏煮湯劑,放點這個,放點那個,很有一種當女巫的快感。

另外一件深受打擊的是,本來從毛手毛腳地開藥,漸漸地似乎有點上手,還以為自己是「進步」了,直到有一回上課,有同學自願「獻身」,提供自己的狀況讓大家討論,老師也會示範(或說建議)開藥的手法。聽著老師的說明,腦中卻是一片混亂,明明講的是中文,又是中醫的主題,每個字都知道,加起來卻不知什麼意思。於是明白了,平時開藥的對象是自家小孩,相處的時間長,許多症狀觀察得到,此外,辨證清楚的就開藥,症狀模糊的就先擺著,等到具足再說。原來,自以為所謂醫術的進步,充其量只是跟小孩比較熟、比較有時間而已。張仲景說他寫了「傷寒雜病論」,給大家當作家庭用藥的操作手冊,免得到外面給人家亂搞,所以說,他老人家的意思是:自己的家庭醫師自己當。

題外話:蝙蝠俠第二集(The Dark Knight),Joker不也說啦:These days, you can’t trust people, there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do yourself.

後記:前陣子與大學同學喝下午茶,聊到年紀大了記性變差了,真的也是年紀到了,前幾年還在聊青春已逝,現在差不多被健康話題取代了。談話中我提到身體變差還能忍受,學中醫呀卻是很傷心,明顯地知道頭腦變差了。說真格的,以前會考試的時代,讀書很有「進步感」;學數學,從四則運算、代數、幾何、微積分到線性代數,一步一步走來,總有感覺是進步了,然而,學「傷寒雜病論」卻是完全沒有這種感覺,從太陽篇學到厥陰篇,並沒有感到「進步了」;剛開始學習時,完全聽不懂同學的討論,後來再去上複習課程,照樣不太了解別人在談什麼,更別提書中的方名往往記不大清楚,以前至少把有藥方的條文背下來應該是很基本的,以前在讀書的過程就會感覺到那些內容會考的…,現在,如果出一張考卷來寫,大概是很慘烈的吧?  談著「以前如何如何」,沉緬於自我的哀傷中,一位同學吐槽了:說這種話,只是在顯示妳的驕傲吧? 妳從95分落到了75分,感到很哀傷,有沒有想過,有的人一輩子不曾達到70分呢!

原來這也是用謙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驕傲? 那麼,一直感到學中醫的空虛感是從何而來呢?

 

arrow
arrow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