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金難買早知道,萬金難尋好病人。

說起推廣中醫呀,說不定是假議題,並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適合中醫的,自覺開一次刀就去掉半條命,可是有些人真的是全身都是刀傷也活得好好的,我呢,一次大感冒住一趟醫院,回來光是處理寒啦、氣虛啦、瘀血啦,就要搞好久,處理不完,人家天天逛醫院,逛到健保局都來查了,似乎也是沒事;此外,也不是每個人心情都適合中醫,更何況有的人根本不想被治好。

當然啦,也要看推廣的是那一種中醫,是時方還是經方? 老師說,某種角度看來,時方有點像西藥,不挑人,比較像是有效成份的組合。最近聽到那位大師的說法頗感神奇,他對病人大致上有分經方或時方的:病人喜歡經方,就從經方著手,服藥、服藥,要信服才服這個藥,對於西醫比較認同的用時方,喜歡文學什麼的,用經方。比較沉穩,比較有知識有文化,那可能用經方,若是文化素質低,又是打工仔,就用時方。比如說,有一個病人,明顯是葛根湯證,他質疑說這個方子能治好病嗎? 那就給他加了片薑黃、威靈先嘛,不就順著他走嘛,之後說好了,其實不加這個也會好的。病人回去可能會查百度,這藥能不能吃的? 什麼副作用的? 他一查,這個方子合適,吃了! 保證一吃就好了。明明不必加片薑黃、威靈先,他就認為那個藥不夠,就加給他,他說有效。所以真正開方,不但要從方劑著手,還要從病人的心理著手。

考慮到病人的心理,算是醫術還是醫療的範疇呢? 還有病人的個性問題、生活方式問題,或者是女性同胞容易牽扯到的情緒問題,要歸在醫術還是醫療呢?

做為執業的醫生,多半會面臨病人的辜負問題,在西醫組叫做non-compliance,記得以前認識的名醫,他發現小孩沒按時吃藥,由於是重症,不按時吃藥療效無法鞏固,疾病復發有可能導致死亡,於是半開玩笑地威脅小孩說要叫警察來把他抓走,因為他這樣是慢性自殺。現在有健保了,各家大醫院熱鬧得像菜市場,每人大包小包地領藥回家,同時,大家心知肚明,有些藥注定會擺到過期被丟棄的。或者說,看一回兩回就不來的,吃藥沒耐性的,自作主張改藥方的,這都是醫療的一部份呀!

以前,總覺得看病最好速戰速決,高明的醫術一看就知道問題在那裡,也不必做過多的檢查,用藥簡單有效,最好能吹一口氣就好了,醫病關係嘛~~最好是都能痊癒,以後都不必再相見的關係。然而每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,看某些人在診間與醫生聊得那麼愉快,真覺得對方是沒想要病好的,病要是好了,怎能再來逛醫院呢? 不逛醫院,這些人要上那兒去呢? 以前跟同事說,何必用昂貴的薪水請醫生來聽病人傾訴? 設很多諮詢師就好啦,現在想想也不大對,醫生是權威角色,鎮得住,觀察民眾去看病時對待醫生跟護士小姐的態度就曉得了。

更慘的是,有些人需要他的病,疾病讓他可以不必面對他的人生,病好了,命恐怕就要沒了,在「怪醫黑傑克中」看到這樣的故事,沒想到在現實人生中還真不少呢!

病人本身以外,還有病人家屬,就算家屬也有各式各樣的意見。以前在西醫組時,常聽到病人家屬對於治療對策有不同意見,病人的年紀、疾病輕重、經濟狀況都會影響家人的意見。以前,伯母(先生的哥哥的太太)會繃著臉質疑我不該給小孩吃中藥等等。有一回,為了大伯咳嗽,要給中醫看還是給西醫看,公婆還吵了起來,大伯都快五十歲人了,老人家還能為這個吵哩。

倒是有一回與朋友聊到醫術與醫療的問題,提到說提升治癒率當然很好,可是對病人來說,結果只有好或不好兩種,或者說有改善,所以面對病人時,不會去想這樣的治療有多少成功的機會,每一次都是以要治好的心情面對,都是要仔細辨證,精準再精準,理智上當然曉得自己不可能完全醫好所有人,只是心情上是面對每一次都要單一對待的。

他聽完後,淡淡地說:「哦,這樣醫術會進步得很快。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經方 時方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