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年頭,CP值當道,在大陸叫做性價比,這是一個經濟學的名詞,高CP值,普通話叫做「物超所值」,就是一種自己的付出低於獲得所產生的愉快(滿足)感。

日常生活中,能直接體驗CP值大概是價格吧? 打折(降價)是多麼有魔力,光是看到這兩個字,平時一根蔥也要計較的大嬸,也會立馬失去理智。然而數字(價格)這玩意兒,真的是那麼真實嗎? 說不定它是很虛幻呢! 比如說,一件女裝上衣3000元(註),八折是2400,五折就1500哩;剛出社會時,會聽到一種迷思,覺得買不打折,或者九折衣服的人很傻,會這樣想,是沒考慮到「時間」這個變因了,基本上,時間差本來就是一種成本概念;其次,買衣服的經驗多了,就會曉得,打到某個折扣,有些衣服的品質就下降了,
(註):每個人的消費價格範圍不同,這裏講的是概念,不是具體的多少錢。

所以呢,價格雖然是單一數字,其實包含了很多的變數(訊息),說不定,所謂的CP值,其實很可能是一種心理陷阱,商人知道你需要CP值,那就給你一個。

這年頭,台灣的經濟大概不是很好,對於價格的敏感度相當高,魯肉飯漲2元之類的,也在電視上報導,相對於降價,漲價幾乎成了一種不道德的行為,可是大家對於價格低到完全不合理的商品,不覺得奇怪嗎?比如說食用油吧,將近二十年前,父親住院時,與媽媽在醫院,就聽到她與鄰床病友的太太討論買到的油不大對勁,多年來,食用油那麼便宜,大家不覺得奇怪嗎? 老實說,爆發食安事件時,真鬆的一口氣,以前覺得買的油很怪,原來是怪不得呀!

所以,一般人買東西很常見殺價,或者是要求降價,這個事情本來也是無可厚非,可是學了莊子一陣子以後,常感到這件事的不邏輯,一般人殺價,尤其是上一輩的人,最喜歡用的手法,其一是 : 別人賣得比較便宜。嗯,那你為何不去跟別人買呢? 殺手鐧是批評該商品各種的不是,或者自己根本也沒怎麼喜歡之類的,這對我來說可為難了,假裝不喜歡,那是說謊了,若是批評該商品,那更是不合理,假設是要結婚,通常是因為喜歡對方吧? 那麼把對方批評得一文不值,這不是很怪嗎? 更何況,家中充滿著被念到臭頭的東西,這未免也太可憐了,我比較喜歡跟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一起,這些東西半夜若是有了生命,大概也會滿心歡喜地說來這裡真好。

所以,原則上不批評要買的東西,想想看,要跟顏色染得不好的包包、有個線頭處理不好的毛衣、其實別家比較便宜的手環、材質不甚好的櫃子相處,心情怎麽會好得起來? 上好的墨捨不得用,相對的,用的都是心目中比較「不那麼好」的墨,怎會愉快?  說到這兒,不禁聯想到,「備胎」比較可憐,還是把別人當備胎的人?

不殺價,被騙怎麽辦? 做功課囉! 在許多地區,比如說大陸,他們就告訴我,殺了五折,覺得大賺,其實2~3折就買得到。所以,出門在外通常不買高價品,在國內,高價品就做點功課,至於日常生活用品,那通常是有一定價格,網路上一搜尋就很清楚,不想花力氣在這上頭。當然啦,有的人殺價要的是那份快感,那就另當別論囉。

若說真的要殺價,有一種不知算不算殺價法:當店家敘述著商品的好處,那麼會表示認同對方的看法,甚至於告訴對方喜歡的點在那兒,可是,唯一的問題是價格,或許是心中期待的價錢,或者是自覺不太買得起,並且,請對方不要賠錢賣給我。這樣做通常會有兩種結果:其一是老板很委婉地說這是最低價了,那麼我就客氣地回說,不要緊,下次吧!或者,老板想一想就用我期待的價格賣。

不追求低價,那要什麼? 「一分錢,一分貨」。當市場行情落在某一個價格上,其實就包含了無數的訊息在內,硬抝人家減兩個錢,對誠實認真的商人來說,會招來怨念呀,至於有對策的商人,不會動點手腳嗎? 不極致地追求低價,對我來說重點在於省下人生的時間,其次是,既然要做到「一分錢,一分貨」,那自己就得有識貨的能力了。

不追求高CP值,某種角度來說,也是承認自己其實沒那麼精明。

對東西已不追求CP值,對人更是萬萬不可。有一種人,把周遭的人唸了個遍,一定要人家做到某種程度才覺得能相處,對人也是要高CP值哪。這樣的人,身旁幾乎都是「爛人」,簡直是「爛人」收集機,不解的是,那這個收集機本人為何要跟這些「爛人」在一起呢? 不是該把喜歡的人放在身邊嗎? 這種收集機,典型的是傳統的中國婦女,但時代已經不同了,傳統的婦女或許還因為不得已的社會制度,有些現代人,活在不典型的時代,卻還是過著典型的過去。

所以說,當心中開始跟對方計較自己是不是付出比較多時,離分手的日子也不遠了。真喜歡對方,那會計較什麼呢? 歌德更狠,他說(是他說的吧?):「我愛你,與你何干。」

不追求CP值,那要什麼? 「替代率」。

說起來,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追求替代率低的東西,原來也是以高CP值為王道,後來,這些年來,不知為什麼,漸漸往替代率低的東西靠攏,猜想還是受到莊子的影響吧?

想想看,生命的呼喚,那裏是CP值能計算的呢? 另一方面,過度考慮CP值,那就很難放棄「沉沒成本」,簡單來說,買了一雙不合腳的鞋,或是不合用的筆,因為已經付出了,捨不得放棄,那要忍受多久呢? 心中若是清楚,不要因為付出而要求一定的回報,鞋子、筆都是可以替代的,自己的腳跟時間是不可替代,瞬間就會把不合用的東西丟掉。

回頭講買東西,替代率的順位高於CP值,比如說,聽到別人賣的東西比別人貴許多,那麼我會請教對方價格高的原因何在,若是對方說的商品特性是不可替代的,反倒是會考慮高價的,若是不在意,那就選低價的;重點在於,無論交易與否,都學到了。

那麼,什麼是替帶率低的東西呢? 衛生紙(註)。真的,生活中很難用別的東西替代它吧? 我講的是不同種物品,並非不同品牌的衛生紙。
(註)這兒講的是泛衛生紙,包括面紙之類的。

人生中最不可替代的當然是自己的命(包括時間),所以中醫的替代率極低,相對來說,莊子更低,或者說不可替代,畢竟,健康有問題,還是可以找人幫忙,修練自己的內心是一定得自己來的。騎駱駝替代率很低,莫高窟則是不可替代;騎海豚也屬替代率極低的活動,行程中這一項很滿意就夠了,整個行程CP值高或低,是否完美,似乎也還好,不要離市場行情太多就好了。

漸漸地,生活中無論與人或物的相處都是從替率的角度,不太要求CP值,也就是說,看的是不可替代的部份,而不是附加價值。買用品通常是單一功能,不太買一物多用的東西,比如說,掃地機就掃地機,不必有擦地功能,要擦地就另外買。對人也是這樣,暖男相處舒服,那就不要求他幹練;若是有目標要完成,那就不期待對方體貼我。這樣生活,很單純,越單純,越是輕鬆。

妙的是,CP值最高的境界是完全不必付出,然而卻不可替代,比如說陽光、空氣。正所謂「清風明月不用一文買」然而「清風明月知無價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dy 的頭像
    Wendy

    Wendy's blog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