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渣學習法

當年身體很不好時,痛苦得想死,卻不傷心,學傷寒雜病論時,卻是一讀一個傷心,最尷尬的一件事就是,每每把課本打開,看到條文,本該是有緣千里來相會,然而卻是相見不相識,旁邊寫了說明的小字,那可是自己的字跡,無可抵賴,唉~~不禁潸然淚下,聰明機智這玩意兒已離我遠去了。

依照小妹原來上課的習慣,至少要將老師教過的條文背下來,提過的參考書籍要買來把相關的篇章看過,這算是最基本的了。然而,初學的時候對中醫的認知大概就是華陀、扁鵲還有本草綱目,然後人體有經絡的存在之類的,對我來說這個課太艱澀了,其次,當時身體很不好,頭腦不好使了,有心無力,只能聽聽課,翻翻條文,別說背條文了,常常連藥名都記不清,更別提參考書了,連醫案都很為難(尷尬),對於書上各式湯證似乎只有很模糊的profiles,卻等不得要開藥了,療效驚人自不待言。我不能理解的是,這跟以前的學習方法完全相反,以前總要按部就班,把道理搞清楚了,步驟熟練了才動手,現在卻倒過來,先做了再說,換言之,我其實是「不會」的,可是卻能夠操作,雖然不能百分之一百,但也很驚人了,人可以操作一件自己不會的事情,這不是很奇怪嗎?

更奇怪的是,這種方式也能應用到別的學科上,尤其是以前不曾訓練過的,工作上需要,立馬就要上線,小妹似乎也能操作,能做但是不會。有一回,一位後輩問我關於資料庫變數設定的問題,小妹完全答不出來,可是明明做得出來呀,從對方的語氣感覺起來,她大概是認為我不肯教吧? 外人大概很難理解這種情況! 也難怪,就算小妹本人也無法理解。

講到操作一件不會的事情,小妹原來自覺程度差,不太敢跟同學討論,同學之間談的內容實在聽不太懂,程度不如人家,硬抓著別人講,實在太不禮貌了。經過一年、兩年、三年…,聽同學之間的討論,還是聽˙不˙懂,就算到書店裡隨手抓一本「XXX傷寒雜病論講解」之類的書,不免納悶,大家講的是同一本傷寒雜病論嗎? 看醫案也是很模糊,這是怎麼回事呢? 剛開始很緊張,現在倒是坦然了,既然小妹的目標是「照書生病,照書開藥」,「會」或「不會」就放一邊去吧。

題外話:學莊子也有類似的感覺,讀到別人談論莊子的書,常會覺得,老師教的莊子跟別人談論的是同一本書嗎?  總之,學中醫練莊子常常經驗很強的挫敗感,中醫是「一目十行,過目即忘」,練莊子則是不斷地「破功」,唉!

題外話:老師說,中醫的理論很可能是後設的,以現代文明還無法知道中醫運作的道理,因此中醫基礎理論可以放過,實證開藥比較要緊。這種話對學渣小妹真是如聞仙樂,很放心地把一大堆完全聽不懂的話拋諸腦後,妙的是,這樣也行。

題外話:「學渣」是大陸用語,指不認真學習的同學,估計是從「人渣」假借來的。


病要生得多

這是很不搞笑的搞笑話。

上「慢慢教」快結束時,有一位同學問我學這個感覺有用嗎? 小妹答曰還不錯,但對方卻表示並沒有十分受用,這位同學看起來身體不錯的樣子,小妹心想,大哥,您的身體太好了吧? 不好上手也是難怪。

有在用藥的同學都會知道,吃藥才有藥感,學中醫恐怕不要完全用頭腦來學,用自己的身體來學可能更有效。有時候,不免幻想,小妹以前身體壞到那樣的程度,彷彿是預備好要來學中醫似的,如果不散功,要怎麼學吸星大法呢?

藥感自己就體驗得到,因此不必急於找到很多病人來練習(見前文:門規)。說起來,要不要做很多習題這件事頗有爭議,小妹常聽到兩派不同的意見,一邊認為融會貫通比較重要,另一邊認為不作習題怎麼會熟練,怎麼會懂? 小妹的經驗是會做習題,但不特別做很多,記得唸國中的時候,看到同學神秘兮兮地拿著書在寫東西,問道,妳們在看啥呀?也給我看看,答曰是參考書,咦?小妹還不曾看過參考書這種玩意兒,不免好奇拿過來看看,不過就是將課本的內容稍作排列組合、畫上重點,再附上考試的練習,這跟課本有差很多嗎? 但是同學們還是執意相信對考試有幫助。到底那邊好,小妹也不確定,只是覺得學經方,有嚴謹的結構、清楚的療效,毋須靠大量的病人來學習。

莊子說:得於手而應於心。學中醫是第一個體驗,能開對藥,對這個方就有身體感,心裡就清楚了,可以完全繞過頭腦的思考。這種感覺跟過去的學習是逆向的,以前被提問,小妹能滔滔不絕地回答,把書中的道理都講得很清楚,卻是不會用;現在反過來,如果出一張考卷來考傷寒雜病論,小妹恐怕回答不了幾題,但是卻能開藥。

題外話:用藥的藥感還有另一項好處,或者說是作用,就是自己的身體感變清楚了,更敏銳的身體感連帶影響了自己的人生,真是始料未及。此外,原來媽媽的身體或說是手,才是小孩最好的療癒用品。這些都是很大的議題,容小妹日後有機會再聊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醫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