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妹希望做到讓女兒在媽媽的面前能「做自己」。

行為有傾向性,疾病好像也是,前面小妹「女生的好朋友」一文,也曾提到,這些毛病會不會跟個性有關? 會病到大烏頭煎的女孩,似乎也有個性的基調? 至於小妹本人,關於下腹腔的各式毛病會用到厥陰方的,後來漸漸都不必再吃藥了,是因為小妹比較不「端著活」(日常生活大小事都要擺出一個架勢),也比較不「代償」了? 沒了那樣的體質,所以不必再用藥,還是這些方子療效如神? 不知。

以前,每隔一段日子就會尿道感染一次,總是要吃幾天的抗生素才會好,抗生素的「治療感」老是覺得很撐不住,學了中醫以後,有一次隱隱覺得要發作了:

十六(36)問曰。婦人病。飲食如故。煩熱不得臥。而反倚息者。何也。師曰。此名轉胞。不得溺也。以胞系了戾。故致此病。但利小便則愈。腎氣丸主之。

趕緊煮一鍋腎氣湯喝下,那種抽緊要發作的感覺剎時煙消雲散,從此以後,尿道感染就不曾再發作過了,本以為腎氣湯藥效如神,但小妹之後陸續也吃了許多烏梅丸、當歸四逆加味湯、當歸生薑羊肉湯之類的,或許也幫上忙,也可能是小妹漸漸不再合別人的意,厥陰區慢慢修復了。總之,不可考也不要緊,活得好比較重要。

題外話:平時保養吃腎氣丸,但只要有主證時,小妹通常是直接用煎劑,快又有效。此外,尿道炎真要是發作了,猜想腎氣丸可能不夠力,可能得用蒲灰散、茯苓白朮戎鹽湯或小柴胡加茯苓湯之類的方,只是小妹後來就沒機會再試了。

題外話:忍不住回題再講講遺傳的事,西醫的知識告訴我們有些疾病會遺傳,從日常生活也可察覺似乎個性、行為也是會遺傳,而小妹隱約覺得,連「厄運」都是會遺傳的。小妹原本在慈善單位做事,工作上當然會遇到或聽到許許多多有困難的家庭,有些情況不免費解,上一代遇到的壞運,怎麼到下一代還在重覆? 比如說,女兒遇人不淑,生了小孩養不起,只好丟回家裡讓父母養,誰知,小孫女年紀輕輕又跟男人跑了,結果又是把小孩送回給阿祖養。各式各樣的狀況,下一代不斷重覆父母的痛苦,並不是像一般的觀念,吃多一點苦會比較有成就。反之,那些正常和樂、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,雖然不巧遇到了壞運氣,反而會挺過去;父母是誠懇踏實的人,小孩大概也過上那樣的日子。似乎,小孩子會受到本能的驅動,去做父母做過的事? 父母親手養大,可能是教養的問題,有些並非父母養大,這怎麼說呢?

當然,社會上也會有與上述相反的個別性差異的人,小妹也不禁好奇,這究竟是隨機發生的,還是背後有決定性的因素呢? 

所以,現今社會上不斷強調所謂「教養」問題,小妹實在很無感,有時候反而不太愛跟小孩講自己的觀點,當然,行為上必然會顯現出價值觀,只是這樣沒有說服的動作,讓小孩自己慢慢決定是否喜歡這樣。小妹從自己的媽媽那兒繼承某些個性特質,就算教育程度相差這麼大,很多行為卻是照抄過來,明明不喜歡但就是控制不了,一輩子都想「逃離」,就算她已經過世了,每當自己表現出某種行為時,就覺得她還在身邊,有一種被綁住的感覺。因此,去他的「教養」、成績、成就…,只希望自己的女兒永遠不必逃離她的媽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腎氣湯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