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經辨證,基本上就是抓主證開藥,這個小妹明白,但「病根」是什麼呢?
學了中醫(主要是「傷寒雜病論」)一陣子以後,漸漸發現,人的疾病很難是單一存在,或是單一向度的,說起來,要不要用「疾病」這個詞,都有點委決不下,或許,用西醫的名詞「失序」(disorder)較為恰當? 總之,人的身體出了狀況,原因可能是先天帶來或後天造成,多半是盤根錯雜(所以是「雜病」嘛),像是一個宇宙或一個社會,失去了秩序,至於該如何調整回來,似乎不是一證一方就能辦得到。
關於雜病,老師建議還是要以六經框架先做觀察,若有六經的主證框,原則上要優先處理。小妹竊以為,如果有厥陰的特徵,除非有症狀造成生活品質不佳,否則處理厥陰框架的問題該排在第一順位。這樣的想法來自於本身慘痛的經驗,加上,生活中看得到的「厥陰人」真不在少數,誇張一點說,如果「台灣」是一個人,那麼她就是帶著厥陰調子的人。
小妹自身的厥陰個性也不必多說了,(請見「不辯論」)有那麼多的厥陰症狀,那也是「蚊子叮牛角--穩噠噠」,跑都跑不掉,一開始沒了解這個,多走了冤枉路不說,恐怕也是把自己打傷了,隨後幾年還做了不少收攤的工作。
大概是2011~2012年吧? 不斷地治感冒後,感冒漸漸少了,就想要好好處理一堆的雜病,吃來吃去的身體感不是打歪了就是力道不對,按理說,感到不對勁就該停下來,可是「我」不相信,「我」不相信,「我」不相信,這怎麼可能? 以前治感冒多病一兩次就會知道怎麼醫,如今怎麼吃都怪,我不相信,一定是程度不夠,於是更加地用功,吃更多的藥,經方的藥很少吃下去會無影無蹤,身體感更覺得混亂。不承認事實,就會更害怕,越是害怕則生出更多的代償行為,不知何時方休;此外,近來反省這件事,隱約覺得,「厥陰病」是會將人卡住的,就算本人主觀不覺得,但是潛意識(估且暫用這個詞)裡就是不想病被治好,日後或許可以來談一談疾病的「詩意」。
直到有一天,突然意識到:這,這是在幹什麼呀? 不期待別人相信中醫,自己卻落入中醫萬能的思維? 於是就將所有的藥停掉,離開中醫萬能的信念以後,我跟中醫的關係變得輕鬆了,很緩慢地有一搭沒一搭地試藥,同時也觀察自己有些情況是不是可以不要靠用藥,這樣的關係舒服極了。
直至今日,小妹仍不知自己如何解套,如何「醒」過來的? 是如何意識到那樣地用力是將自己往死裡打? 這個轉捩點究竟是什麼呢? 不知。只是未免巧合,隨後就聽說某些名醫「疑似」吃藥吃死了或藥湯不入之類的事情,雖覺納悶,卻也不奇怪。
厥陰的人生彷彿「西遊記」的孫悟空,被封印住,壓在五行山下,動彈不得。正是這「封印」二字,恰恰表現了厥陰人生最後的結局,怎樣也動彈不了,明明也聰明,也不是不認真,可什麼也做不起來,似乎整個世界與妳對抗。要能夠動,需要有人將符咒撕去,那個人就是唐三藏。說到這兒,這是小妹面對許多人都自覺無法開藥給對方的原因,唐三藏能撕去那張符是並非單憑他一人,他是有得到眾神的授權的,當然,他還有緊箍咒,不是靠一紙契約或是精神感召就能讓孫悟空聽話的。小妹並非唐三藏,不敢任意撕去別人的符咒。
話說孫悟空解除了封印,那厥陰人呢? 待下回分解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