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相思莫相負,牡丹亭上三生路。
多年前,有一個約莫七、八歲的小男孩,跟著有權有勢的爸爸去看梅蘭芳演出的「牡丹亭」,小男孩整個被那美感懾服,心中萌生一個夢想,於是2004年有了「青春版牡丹亭」,掀起一波崑曲熱,一個沒落的劇種,就像杜麗娘一般,死後還魂,美得令人無法抗拒。
聽說原作者湯顯祖是個牛人,年紀輕輕就頗有文名,張居正要他的兒子跟他做朋友(一說是要將他攏於門下),卻被婉拒了,就好比現在的行政院長的兒子要來做朋友,卻拒絕對方一樣,現代人可以不買這個帳,當時的湯顯祖不得不吃點虧了。四百年過去了,張居正安在? 湯顯祖的牡丹亭卻如杜麗娘一般,無論如何也要還魂過來。
聽說,談劇不可劇透,但是這個劇本大概都有四百年了,可以不守這個規矩了吧?
話說,杜麗娘原為南安太守杜寶之女,一日遊花園後歇息,夢見一書生手持柳枝與之歡會,之後竟慕色而亡,閰羅判官查其陽壽未盡,飭其魂魄回到陽世。麗娘魂魄飄盪人間,恰遇得夢中書生柳夢梅,兩人幽期繾綣。思及日後生計,麗娘囑託柳夢梅將其屍身掘出,得以還魂而生。隨後歷經兵災、麗娘母女重逢、老丈人不肯接納女婿、柳夢梅高中狀元、聖上親自裁定此公案。Happy ending,「有情人終成眷屬」。
都說偶像劇的內容千篇一律,劇情也是不合情理;其實,聽說古代的劇本也大多如此,多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,劇中受盡磨難,而最終才子必然高中狀元,解決了難題,而有情人終成眷屬。這個故事不也是這樣的套路嗎? 劇情還更加荒誕,一個女子居然因為無法與夢中情人相會,慕色而亡,而柳公子一人在書房讀書,夤夜有女子來訪也不覺奇怪,還與之交歡,簡直是聊齋的劇情了。現代的劇本中,關鍵的劇情若是落在「巧合」上,那就會覺得怪了,除非那樣的巧合是一種合理必然,然而在牡丹亭中,許多重要的情節都是靠「巧合」連接起來的,妙的是,太多的不合常理串起來卻成了合情合理,變成了科幻式的筆法,這不免想起「千鈞一髮」(Gattaca),用科幻片的形式讓人們的頭腦可以鬆開,也比較輕鬆地去接受作者要傳達的嚴肅議題。
台灣本土的劇種是歌仔戲,河洛歌仔戲團、明華園早年看過幾齣相當喜歡的戲,最近卻都沒啥偏愛的,至於京戲,那是看角兒勝過看劇了;對我來說,好劇本是好戲的第一要件,比如說莎士比亞的劇本,當年的演員都不知是誰了,劇本卻一直「活」下來,還繁殖哩,他的「馬克白」飄洋過海來到台灣,成了「慾望城國」,男主角改名叫「敖叔征」,還是很好看;飄到日本,換成了「蜘蛛巢城」,主角改叫「鷲津武時」,照樣很好看。
當然,牡丹亭不止如此,以劇本來說,這要算原創劇本還是改編劇本呢? 這都不去論它了,能流傳下來,多半還是因為文學性吧! 跳開戲劇來看,本身就是很迷人的文學作品,也就是說,就算完全不知劇情,取其片段來看,也是極美的意境,其中很有名的一段:
【皂羅袍】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賞心樂事誰家院? 朝飛暮卷,雲霞翠軒;雨絲風片,煙波畫船,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!
說起來,湯顯祖的劇本(牡丹亭、南柯夢),真正是驚人,用文雅的辭藻、優美的旋律,描述濃烈而熾熱的情感,以及直接而露骨的情色場面。姑且說個一小段:話說柳夢梅與石道姑將杜麗娘的屍身挖出,其魂魄得以附身還魂,兩人聽從道姑的建議立即成親,不免一片旖旎風光:
杜麗娘:柳郎,奴家依然是女兒身。
柳夢梅:已經數度幽期,玉體豈能無損?
杜麗娘:那是魂,這纔是正身陪奉。
觀眾們笑了,不敢說大家笑得很邪惡,但總是有點那個。這會兒斗膽翻成白話文:
杜麗娘:柳郎,奴家依然是女兒身。 (柳郎呀,小妹我還是個處女耶!)
柳夢梅:已經數度幽期,玉體豈能無損? (都已經上過那麼多回了,妳怎麼還是個處女?)
杜麗娘:那是魂,這纔是正身陪奉。 (唉呀! 那是魂魄啦,現在才是真槍實彈地跟你上哩!)
看這齣戲實在需要相當程度的語文程度,老實說,第一次看時,光是對上字幕就忙不過來,無暇顧及其他,這回,做了點功課,也才能細細觀賞演員的唱腔、身段;舞臺燈光;還有那美到不行的衣服及舞蹈。有許多部份以為原崑曲劇本來如此,後來看了白先勇老師在台大開放式課程的【崑曲之美講座】,才曉得有許多的改良,一個勁兒向著「美」奔去,感覺到這崑曲隨著時代轉動的身段也是美得很。所有的觀眾參與了白老師的夢想,而他帶給我們的是如此美的感受呀!
白先勇先生說這齣戲是愛得「死去活來」,當年看了這戲,心中不禁暗嘆,唉!湯顯祖這男人比女人還了解女人哪,他在劇中提醒了我們女人的困境,對於自己的情感與追求,也給了一個答案(或者說是建議),我是默默地放在心中參考著,也就是說,知道自己的幸福在那兒時,就算死了也要堅持從墳墓裏爬出來。
題外話:真正令人狐疑,明代人到底在過什麼樣的日子呀? 除了牡丹亭、南柯夢,還有西遊記、水滸傳、金瓶梅等等,不免好奇,明朝當時到底是怎生一個社會呢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