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講道理」,那麼講的是誰的道理?

筆者來自於一個「棒下出孝子」、「子不教,父之過」的家庭,或者說年代? 對於小孩說不管也真不管,說管教也真是不遺餘力,當時整個社會的氛圍大致如此,放到現在恐怕就是家暴了。自己親眼看到、聽到最暴力的行為、最嚴苛的言語,不是針對仇人、而是對自己的小孩。當時大家就這麼做的,也不覺得怪,現在回想起來,著實無法理解為何對自己最親的人如此地不留情,就算到現在,新時代的父母,不斷地強調愛、關心與鼓勵,但從本人很「賤」的眼中看出去,那些關心與鼓勵的話是說給自己,而不是給小孩聽的,為什麼知道這個? 曾有一陣子就是這樣做的,稱讚小孩畫圖畫的好,不是真心覺得好,而是「享受」那種做「好父母」的愉悅感罷了。嘻! 自己其實在很壞,有時遇到這種父母,忍不住會捉弄他們一下,算是一種guilty pleasure?(這個以後再聊)

有時候不免懷疑,其實做父母骨子裏是容不得自己的小孩的,小孩比自己差,忍不住瞧不起,往往那種瞧不起比外人更慘烈;小孩比自己優秀又忍不住覺得那是父母的功勞,甚至於見不得小孩好。就算不關係表現優秀與否,小孩能合父母意者,幾希! 於是,做父母的是多麼喜歡「矯正」小孩呀! 身體上各式各樣的「特徵」無一滿意,恨不能全數調整過來,矮一點不行、近視不行、蛀牙不行、太瘦不行…;個性行為也是如此,太孤僻不行、調皮也不行、功課差不行、特別善長某科目也不行…。

這些「不行」最後濃縮成一句話 :   「我是為你好!」(請參見電影"血觀音")

曾經也是這樣當媽的,直到上莊子課讀到這一段:

南海之帝為儵,北海之帝為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。儵與忽時相下遇於渾沌之地,渾沌待之甚善。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,曰:「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。」日鑿一竅,七日而渾沌死。

故事的大意是,南海、北海及中央分別住了三個神:儵、忽及渾沌,渾沌對儵、忽很好,他們想報答渾沌,說人都有七竅來看、聽、吃、呼吸等等,而渾沌卻沒有,於是每天在渾沌身上開一個竅,到了第七天,渾沌就死了。

當時讀到這個故事,一陣驚悚,怎麼幫對方做了「好」的事,卻讓對方死了? 恰恰腦中飄出小孩的影像(當然,原文不是特指小孩),這種驚悚持續好一段日子,要求或期待小孩做某種改變時,對小孩的人生真的比較好嗎? 自以為的「好」,真的是好? (註1) 呃~ 漸漸地,與其努力去矯正小孩的行為,還不如思考自己是否做了什麼導致這樣的行為(註2),或者說,在要求小孩之前,先反省自己所堅持的道理是「對」的嗎? 當然,這很難,要練的(例如不辯論、環中思考。) 更何況有太多的東西是價值觀、偏好的問題,不是父母的偏好就是真理。

(註1):比如說「愛整潔」這件事吧! 教導小孩愛整潔合理吧? 有理的事情卻不保證有幸福,試想是一個愛乾淨的人或是較不愛乾淨的人活得比較舒坦? 筆者在家母嚴厲的教導下,雖然做不到她的要求,但標準就在心中設下了,需要跟別人共用東西的時候,或大或小的痛苦度是有的,那麼究竟要不要把這一套標準拿來要求自己的小孩呢?

(註2):常看到許多小孩有點怪,可是看到父母就覺得「難怪」,說真格的,很少看到小孩本人的時候,很少會覺得問題是單純是來自小孩,恐怕父母本身的問題更大吧? 當然不敢說,小孩的問題一定都是父母造成的,但是自己的女兒如此好辯、愛吃冰,兒子動不動就過敏…,本人也是有責任的(請參見「龍老師的女病人」)。

講到這兒,不免有父母要大聲喊冤:可是我愛我的小孩呀! 我這都是為他好呀! 當然大多數的父母是愛小孩的,但容我說一個故事,柏楊先生在世時,曾接受訪談,被問道:「蔣宋美齡到底愛不愛國呢?」 當時他的回答饒富趣味,他說:「她當然愛國,可是她愛的是那個她宋家、孔家掌權掌錢的中國,而不是孔宋家一無所有的中國。」 後來發現,這話套在很多地方都同理可證,像這個,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小孩,那麼父母愛的小孩是那個品學兼優的兒女? 還是那個什麼都不是的小孩呢? 換言之,如果孩子完全不符合你的期待時,還愛不愛呢? 想到這兒,心中不免為難起來了。(請再參見電影"血觀音"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不辯論 環中思考 血觀音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dy 的頭像
    Wendy

    Wendy's blog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