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(ㄓ`)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」
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的「養生」是小妹的曲解,雖然練「養生主」很可能比一般所謂的「養生」更有效。如同此篇名所揭示的,這篇教我們如何長養生命的主人—靈魂,那要怎麼做呢? 以技進道,用達人之藝來滋養靈魂。
文章一開頭就說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(ㄓ`)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」生命是有限的,而知識是無窮的,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(資訊),那就「死定了」。莊子教我們不要追求無盡的知識,而是要以技進道。首先,為何要用屠夫這個職業來說明這個道理? 老師說的,莊子選的象徵物都很有意思,這兒就是個好例子,職業有貴賤,技藝是沒有的;價格有高低,價值是沒有的。莊子用一個世俗中不「高尚」的職業技能來說明這件事,而不是一個很有文化的書法藝術,也不是個能賺大把鈔票的科技新貴,搬到現代來說也不是外科醫師。因為是屠夫,所以不斷練的是技藝,而不是追求知識,畢竟他並沒有上獸醫系去了解牛隻的所有知識。
曾經,小妹也是個知識(資訊)收集狂,上課講義沒抄到,一定要借到為止,深怕老師講解的某一條定理、證明沒聽到,指定的參考書(資料)也不敢遺漏;生活上服膺那種「你應該知道的OOXX」、「人生該做的100件事」、「十大旅遊勝地」等等;約莫二十幾年前開始有用E-mail,小妹常常就掛在電腦上,不願錯過任何信件,無論是重要的事件,或者是朋友轉來的生活健康須知,都一一閱讀。總之,深怕漏了一項什麼,人生就完蛋了。豈知,直到自己累壞了為止,這才發現,人生沒有多少知識是絕對必要的,不免想起一個老笑話:大意是說某位學者坐渡船,與船夫閒聊,問船夫是否學過文學,船夫當然沒學過,學者感嘆他等於失去四分之一的生命,再問是否學過哲學,船夫更是沒學過,學者嘆道:「那你等於失去一半的生命,多可惜啊。」忽然渡船觸礁,眼見要沉了,船夫問:「你學過游泳嗎?」學者惶恐地回答沒有,於是,船夫感嘆的說:「唉!那你將失去全部的生命了。」
那麼,難道說我們就拋卻知識(資訊),完全憑直覺來生活、來做事? 嗯,當莊子告訴我們A這一面不對,跳到另一面通常也不會對。
學一樣東西,充份的知識當然是必要,那要怎樣算充份?消化得了的量就是適當的量,有足夠的感知力判斷資訊的內容才會需要那些知識(資訊),不然那些知識(資訊)也只不過是來亂的。小妹曾親眼見識到超牛的知識收集狂,做學問要用功這毋庸置疑,可是像那樣恨不能搜集所有相關資料的做法,真的是做學問的好方法嗎? 做學問可能太偏門,就拿日常生活的事來說,比如說買一台傳真機,事務性機器算是成熟產品,並非尖端高科技,以使用者最重要的功能出發,詢問幾家廠商的規格、價格,差不多就能買了吧? 不然,為了確切掌握資訊,市面上大部份的傳真機從外型體積、各式規格到價格,一一比價,還要求廠商送貨來試用,不誇張,本以為一兩小時能搞定的事,小妹足足搞了一週,當時還自以為都能去賣傳真機了。然而,這樣用功的老師,卻未通過升等而不被續聘。這是第一次對於「用功」產生小小的疑惑,這樣的用功法,真的好嗎?
題外話:說到對於知識(資訊)的判斷,多數的人似乎都傾向於知道的多比較好,小妹也不敢說不好,只是隱約覺得,當本人的心力不夠時,這些訊息還真是沒有比較好,不知怎麼搞的,人們似乎會去相信我們想要的事,而非真相,然而,真相才有威力,相信偏頗的訊息只會讓自己墮入深淵,莎士比亞名劇「馬克白」深刻地描繪了這樣的情況。
説起來,小妹放棄對知識(資訊)狂熱的追求是相當悲慘的故事,就像令狐沖練化功大法,不得不先散功一樣;以前讀東西還算快,記性也好,大量的資訊往腦子塞也不以為意,等到生了小孩,身體急速敗壞之際,發現所謂的聰明機智這件事宛若綻放後的櫻花,隨風離枝;當時身體那麼壞,一心想死,雖然痛苦,並不悲傷,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好頭腦時,哀傷的心情油然而生。在「Still Alice」片中,茱莉安•摩爾所釋演的Alice,是大學教授,明日之星,卻罹患了阿茲海默症,忘到連自家廁所在那兒都不記得,怎麼自殺都忘了,哀傷地對丈夫說,還不如得了癌症。小妹知道,Alice當然不是在說得癌症是什麼好事,只是連自己都不記得自己,死亡的威脅、恐懼就不算什麼了。
總之,雖然死不了,卻也沒有氣力追求無盡的知識了,原來所謂「培養興趣」的事也大都放下,連喜歡的閱讀,都要衡量一下是否真心想讀那些書,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。漸漸地也沒有覺得什麼事是非知道不可,需要再去查資料就好,當然,也不會時時刻刻去看E-mail,更別說參加什麼line的群組,事實上,小妹也沒有智慧型手機,人生前半段已花了那麼多時間掛在電腦(網路)上,現在只想走路好好地走路,吃飯好好地吃飯,聊天好好地與朋友、家人聊天,讀書好好地讀書,旅遊好好地旅遊。沒有豐富的知識(資訊),日子過得也很坦然,不了解以前那麼努力搜集知識是為啥? 更何況,以前越是努力搜集知識,越是怕落後、怕知識不足,累得要命。
說來尷尬,上了莊子課,以為很快就會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,沒想到多年過去了,也不太清楚自己要什麼,所謂以技進道的感覺完全無法體會,也不太知道感知力、表現力的提升是什麼感覺,勉強能說說的大概是學中醫這件事吧? 如同前面說的,身體壞了,頭腦差了,那種博聞強記的學習法已無法勝任,只好當個「學渣」,老師說辨證、能醫得好最重要,於是小妹就乖乖地只做這個,有空時聽聽錄音檔,比對條文,看一點醫案,事實上連老師發的資料都讀不完,遑論是課外參考書,七八年前是一本「傷寒雜病論」,現在大抵也還是這本,自己及小孩生了病就醫一醫,日常生活的小病嘛,搞著搞著,這幾年來倒是都不必上醫院了。
這樣的經驗完全構不上「達人」的邊,倒是有一點小小的發現,以前當一個資訊搜集狂時,實在滿累的,可是以學中醫來說,理智上知道現在總比五年前是有進步,可是每天這樣摸著摸著,也沒有什麼感覺,小孩肚子痛煮一個小健中湯跟肚子餓弄一碗蛋炒飯是差不多的感覺;也沒有一大堆理論跟知識堆在腦子裡,從來就沒有「會」中醫的感覺,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初學者,既然如此,就沒有什麼累的感覺。
此時,腦中不禁想像惠子累到靠在梧桐樹睡著的樣子,不知道有沒有流口水? (一笑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