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捨

「人生要取捨,要捨才有得。」善哉斯言! 更有人生體驗的人會說,要做取捨很困難,選擇一個「包贏人生」需要很大的毅力,選擇不要世俗的一切,需要更大的勇氣。

小妹以前也是這樣以為,然而,學習莊子一陣子以後,發現順序可能不是這樣,似乎就不太有這種感覺了。練莊子是漸漸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不喜歡什麼,或者更進一步知道自己內心的呼喚,是為了「得」,才去捨,而不是有「捨」才有得:如果說悠遊自得的生活若是人生的追求,名利自然不會列入考量;反之,成就一番事業是此生所愛,照顧不到家人也是理所當然。人生出現選擇,做什麼都是自然而然了,沒多少掙扎的。

正如在「停損」、「減法的人生」中提到的,做選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。投資再多的事,不愛了就會放棄;金履鞋不合腳,留之也無用;同一個時間點,做了A就得犧牲B,因此,只能選自己喜歡的人、事、物,自然就會捨棄不愛的。

誠實是最好的策略

誠實真的是最好的策略? 「誠實」地想想,真的「誠實」以後,結果真的有比較好嗎? 砍了櫻桃樹,招認就沒事了? 小時候,有個堂弟將叔叔心愛的仙人掌割斷,沒人承認的結果是全體被罰跪在院子裏,雖然我們也因連坐而生氣,卻也覺得他不要招認為妙,否則不會是罰跪了事的。以前的小孩在外頭跟別人打了架,千萬別讓父母知道,否則又再被打一次;現在的小孩更不能讓父母知道,不知爸媽會做出啥事哩! 讀書時,做點弊就能期末考過關,更何況大家都在做,難道就讓自己孤零零地來參加暑修? 出社會工作,除了新來的,誰都曉得不能實話實說吧? 做點錯事趕快彌補過去就好,沒人發現的錯,更是閃躲為妙,坦白真能得個「誠實獎」?

說到底,一般以為的「誠實是最好的策略」,是架構在「誠實能將傷害降到最低」或者說能因為「誠實」而得到免責的獎賞吧?

說起來,這件事小妹並沒有練,但不知為何演變成這種奇怪的習性。小時候就愛說謊,就是那種希望獲得某種小小的好處、怕被責怪或是善意的謊言,這事簡直就是天經地義地存在著,不說謊,如何存活呢? 說謊本質上不是什麼道德問題,重點在於不能被發現,被發現了也要讓對方相信我不是故意的。長大後比較不說謊了,畢竟自己能決定的事情變多了,或者閃躲的技巧變好了,現下,卻演變成一種無法說謊的情況,無論是對喜歡或討厭的人都沒辦法,比如說回娘家時,親戚熱切地問我到台北(遙遠而繁華的都市),必然做了很「高尚」的工作,不免會問一個月賺多少錢呀? 答曰:還過得去。再逼,就只好說:跟您沒關係吧? 在鄉下地方,這真是大逆不道哩。 有時候,當朋友或同事問我某些事情的意見,甚至於會懇求對方不要問我,實話是很傷人的,被傷害的人多了以後,來煩的人變少了,倒是輕鬆。只是難以理解,對小妹來說,撒個謊混過去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,為什麼一點兒也不能再做了呢? 另一方面,夫妻倆似乎不曾教導小孩「要誠實」,然而我的小孩大概是見過最誠實的小孩了,當然,世界上最惡毒的話就是實話了,面對誠實的小孩每天都要過得步步驚心的呀。

對小妹而言,誠實並非直接練的,而是練出身體感以後,自然變得誠實了。

說到底「誠實」是因為身體感比較舒服,並非為了什麼「誠實是最好的政策」,更何況莊子並不鼓勵人要「算計」的,以日常的實踐中會發現,「誠實」確實會讓生活上少很多的心思與算計,日子輕鬆多了,以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,誠實的確是最好的策略,所以說「誠實」依舊是個結果,而不是手段。

「誠實」對小妹來說根本不是什麼了不得的「道德」,除了身體感較舒服外,另一層面的意義在於,也不知為何,越來越難以「放過」自己,對自己誠實最難,而自己越來越無法閃開,對於外在的誠實與否,反倒是小事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取捨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