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子的起手式—不辯論

莊子的起手式是不辯論,為什麼莊子要我們從這一招開始練起呢? 說實在,什麼道理小妹也不明白,但身體感卻很對,似乎先練「支離其德」或者「養生主」或是…,順序就會怪,正是需要以「不辯論」當作一個基礎,再來練其他招式(唉,怎麼聯想到葵花寶典了呢?) 雖然不了解這個順序的意義,但是小妹在練「不辯論」這個階段,就開始產生身體感(請見「身體感」一文),也因為這樣,之後小妹做事、與人相處大多以身體感為準,好不好,不知道,只是舒服多了。

不止是不辯論,其他許多修練也隱約覺得有順序感,只是「不辯論」的效果比較強罷了。

中醫也是如此喔,辨證吃藥當然是對,問題是,那個要先吃,那個後吃呢? 對小妹來說,吃藥也是有順序的。

 

不辯論才能傾聽

從小到大,不斷會有專家告訴我們傾聽的重要性—無論是交朋友或做生意,聽起來也很有道理,可是再怎麼有道理,再怎麼努力傾聽,最後終究假裝不來,終究,小妹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講給別人聽。

練習不辯論一開始是克制自己想解釋什麼的衝動,慢慢地就發現不在相同的結構下多講也無益,慢慢地變成當與別人講話時,會不自覺想知道對方是基於什麼價值觀或什麼邏輯講這些話,因此得先聽聽對方講什麼,最後就發現有很多人最好是不要跟他講什麼的,或者對方講的內容超過小妹能理解的,得再想想。久而久之,聽聽別人的說法變成了一種習慣。

也就是說,傾聽依舊不是手段,只是一種結果罷了。

 

斷捨離? 順序恰好相反,是離捨斷。

最近看了一本書,「斷捨離」。

用斷捨的行動,練出離的心境。莊子恰恰相反,是練出心境,自然就斷捨了,正如「減法的人生」所談的,丟東西實在是自然反應呀! 不再買不需要的東西也是理所當然。

說起來,這兩種順序似乎都可行,小妹在聽到「斷捨離」之前就開始學莊子了,無從得知從另一頭練過來是否可行,但是既然有這麼大的風潮,辜且信之,只是,雖然同樣可行,小妹心中還是偏心著莊子的,莊子的功夫顯然層次是高多了,丟東西不過是整個人生很小的一部份,更貴重的都能丟了,物品算得了什麼呢? 老實說,以前在課堂上聽老師很興奮地推薦過這本書,不大能理解,練莊子的人,對於自己的喜好會越來越清楚,留什麼丟什麼也越來越清楚,怎麼對於砰然心動整理法會這麼有興致? 現在讀了這本書,還是不能理解,從A練到B可通的事,再從B練到A的樂趣是什麼呢?

題外話:順道吐槽一下,以前上中醫課時,老師講得天花亂墜,聽起來簡直就是仙丹的方子,小妹用來似乎也就一般般,反之,用淡然的語氣講講症狀,然後加一句:「這樣用的療效,差不多也是百分之一百啦。」果不其然,之後辨證也清楚,療效也明白,因此,遇到這種語氣的方子,小妹就會特別留意。正如三谷幸喜導演在「魔幻時刻」透過男主角說:「有份量的話,不必用力說。」

題外話:不過,小妹對於收納還是有個人的小招式,不值一哂,在此分享,希望不是野人獻曝:

一、先了解居住者(自己或家人)生活習慣,尤其是待在家中的動線。要以最順手(路)的方式安排家中的擺設。幾何上大家都知道,三角形兩邊之和必大於第三邊,可有許多人在生活上卻不知道,或是不在意。

二、同一個位置只能放一樣東西。舉例來說,櫥櫃的某個格子是用來放大湯碗,當這個碗用了以後尚未清洗放回去之前,不會將另外的東西暫時擱置在這個位置上。總之,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專屬的位置。

三、看起來陌生,或想不起來何時曾用過的東西,就丟掉。裝箱的東西,只要想不起來裡面是什麼,不要打開,直接丟了。

四、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,通常不必在第一時間買下來,之後不會再回頭去買的,也沒那麼愛吧?     

 

抽離情緒才能做到「心平氣和」

對小妹來說,直接練習「放下」啦,「心平氣和」啦,「不發脾氣」啦,是做不到的。會發脾氣就是因為有「脾氣」,那如何不發呢? 不發出來不就內傷了?

我們會對某些事情發脾氣(或生悶氣),或多或寡,或重或輕,那些「事情」就好像一個又一個的按鈕,總是有人會知道你的按鈕在那裏,或有意或無心就去按一下,直接練心平氣和彷彿是要將那個按鈕隱藏起來,不讓別人看到,但是藏得再好,總有人會偵測得到那幽微的氣息,比較好的作法是消除那個按鈕,讓別人沒有鈕可以按。在「笑傲江湖」中,沖虛道長用劍幻化無數的光圈護住自己,將破綻隱藏在無數的光圈之中,宛若移動的城堡,光圈猶如浪潮一般湧向對手,不識之徒,莫之能禦。然而世上總有個令狐冲,不是嗎?

題外話:說起來有點尷尬,偶爾去按別人的按鈕,現在成了小妹的guilty pleasure,關於這個主題,日後再聊。

所以說,

你在乎錢,就會有人在錢上踩你的腳。
你最恨背叛,總有人會背著你亂搞。
你討厭別人失信,食言而肥的大有人在。
你堅持守時,就是有人愛遲到。
你愛乾淨,家人總是不肯注意整潔。

這些「在乎」、「痛恨」、「堅持」…,就像一個又一個的按鈕,只有把按鈕消除,才不會人家一按就抓狂,那麼,或許您要大叫:難道就任由別人胡作非為嗎? 當然不是! 抽離情緒並不是要表現什麼「心平氣和」,而是為了看清楚路在那兒。當我們處事之際,遇到一堆紛亂的問題,總有人教導說該如何處置,但是人有人法、佛有佛法,要用誰的方法呢? 莊子給小妹的教導是要先抽離情緒,一旦能做到沒有情緒,該如何處理通常就很清楚了,並不需要有過人的才智。

要脫離情緒,對小妹來說,是很長的一條路,更何況在這裏講的只是一般人不喜歡的(負面的)情緒,就算是所謂的好情緒(正面的),例如「高興」也是要脫離的,以後有機會好好地聊一聊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斷捨離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