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毛是做什麼用的呢?

忘了是在那兒看到的一篇文章,大意是,作者有一回搭公車,前座有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小小孩,正當喜歡問為什麼的年紀,途中不斷地問媽媽,「眼睛是做什麼的呢?」「看東西的」;「腳是用來做什麼的呢?」「嘴巴是用來做什麼的呢?」「吃東西跟講話」;「鼻子是用來做什麼的呢?」「呼吸呀,不能呼吸就會死翹翹」…,「那麼,眉毛是做什麼用的啊?」

聽到這兒媽媽似乎愣住了,作者也呆住了,讀者我也傻住了,當時公車上空氣瞬間凝結,對厚,眉毛是做什麼用的呢? 最後,是小朋友公佈答案了:「眉毛是要擋住汗水,別讓汗水流到眼睛裏呀!」媽媽一聽就笑了,對呀! 是要保護眼睛。作者跟公車上的乘客也笑了,整個空氣頓時變得很輕鬆。

上課講到桂枝加附子湯時,就聯想到這個故事,也因為婆婆跟先生都是那種動不動就會大汗淋漓的體質,有時候都會覺得汗多到眉毛都擋不住,眼睛都快張不開了,沒想到,生了個兒子也是如此。

老師介紹這個方,提綱是說,若是麻黃湯證,本來是汗孔是緊閉的,但是有的人可能關不緊卻流得出汗,那就用桂枝加附子湯。

前兩日,晚上九點多了吧? 爸爸(我先生)說他不舒服,過來說想吃個藥,太太當然是放下手邊的事,馬上來伺候囉。症狀是:臉色紅,微發燒,腰酸,惡寒,脈浮緊,咳嗽,流鼻涕,喉嚨癢,看起來是麻黃湯證,但是依照他的體質來看,可能是出得了汗,摸摸身體上的皮膚,果然如此,微微有濕潤感,這樣冷的天,當然不會是「遂漏不止」(大汗淋漓)。於是給桂枝加附子湯,因為有點咳嗽外掛厚朴、杏仁。說是給,其實是太太親身去煮藥啦!

喝藥時讓他用棉被裹起來,略略出汗後就好多了,症狀大致上是沒了,脈也不緊了,喉嚨也不癢,只是還有一點點鼻涕及咳,睡前半小時給2g苓桂朮甘湯,連鼻涕及咳都好多了。不過,為什麼是苓桂朮甘湯呢? 這也是犯糊塗了,就覺得是苓桂朮甘湯,唉! 犯規了。

隔天早上再用一服,休息到中午,大好,也就去上班了。回來還是有一點點臉紅,本人是覺得好了,但我看臉色卻不覺得是完全好了,想說再小小發汗一下,就給桂麻各半湯。雖然後來是好了,但是回想起來,應該是再喝個桂枝湯就好,不必到桂麻各半湯,畢竟惡寒、緊脈等等症狀都沒有。

老實說,每次遇到晚上發病的情況,就忍不住覺得,以前在西醫組時,不斷聽到要提倡家庭醫學,對我來說,傷寒雜病論才是道地的「家庭醫學」吧! 容易操作又有效,小小的缺點就是繳健保費會有點心疼,記得去年底,到醫院開預防高山症的藥,那位醫師看到健保卡上的記錄,露出訝異的神情,笑說:「C小姐,妳身體很好喔,都不用看病呀?」我心中暗笑:「是身體很不好,自已看就好。」

也就是在這種時刻,會自覺活得很「尊榮」。太久沒上醫院了,已不太記得以前若是半夜生病會怎麼處理? 那別人都怎麼做呢? 掛急診還是忍到隔天去看病? 家裏的老爺、公子小姐已經便利慣了,生病了就說要吃藥,通常半小時內會吃上藥,吃科中就更快了,三分鐘內。真是太奢華了! 更尊榮的部份另一篇再來說。

另一個問題是,用藥以後有時候會轉證或是還沒完全好,不免好奇,開業醫是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? 有些症狀是減輕了,回診即可,若是變重呢? 像是少陰推成陽明,以治療來說是相對好,可是症狀看起來是更嚴重,那怎麼辦呢? 還是說人家有開業的技術,能夠一次就好? 唉! 想太多了。

題外話:以前妹妹曾說到,最好不要跟老師講吃中藥的事,不然會被碎碎念很久。前陣子又提到,就算對方有吃中藥,也沒辦法溝通,她說:「咪咪,妳的中醫跟別人的中醫是不一樣的中醫,我跟同學提到吃中藥,他們就會說中藥很苦呀! 可是我從以前吃到現在(註:從4歲到11歲),除了該死的吳茱萸湯,其他的都不難吃,甚至於有的還很好吃,像薯蕷丸、小建中湯…。」對喔,我也覺得一般人心目中吃中藥好像大多是苦的,而且是黑黑的藥湯,這是怎麼回事呢? 印象中也只有腎氣湯比較黑呀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dy 的頭像
    Wendy

    Wendy's blog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