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心想事成」真正的竅門其實是…。

最近有一件事情讓小妹領悟到,自己其實一直使用「心想事成」的竅門:對於真心想要的東西,不要管老天爺怎麼給,想讀某一本書就直接買來;想吃冰就去吃;覺得有錢真好,認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,不必管老天爺怎麼把錢給你;想要一個名牌包,想著就好,不要分心去想靠投資賺了錢再來買;有夢想只要做直接相關的努力,其他的自然有人會來幫你(有許多的「貴人」往往事前都不在計畫之中的。)以前小妹似乎就是這麼忸,不是按照自己計畫的就肯要,不知道自己以前在堅持什麼。

題外話:「最近的一件事情」是這樣子的:九月初吧?與朋友去陽明山吃土雞,店門前是一小片草皮,其中還有一塊相當平整的大石頭,小妹一見就笑說,唉呀!家裏要是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來睡覺多好,同時也回憶起以前跟老公到羅東運動公園、河岸邊等等,在大石上睡得多舒服的事。對方笑道:「那妳不就成了小龍女!」同時,他也覺得有一塊大石不錯,可以到花蓮的採石場去看看…。聽著對方敘述著如何弄到一塊大石頭,小妹心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:「何必呢?這東西真的好,那老天爺就會賞給我,何必費盡心思去計畫?」就在那一刻,頓時領悟本人不知不覺一直在使用「心想事成」的竅門。

不只是要東西,做事情也是這樣:練莊子有個好處是變勇敢了(或者說,比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),比如說,有一回長官要我做事從A步驟到B步驟,小妹要求直接從B步驟做起,如果對了,可以省下A步驟的力氣,長官可不是省油的燈,看出我想偷懶,小妹也就大剌剌地承認,對方居然也就同意了。從此,無論是多麼私心的需求、作法,也都直接承認。老天爺寵著人就是這樣,不分私不私心,總覺得,私心與否是人類的標準,在能量的世界不見得是這一套標準。

題外話:不知道是不是因為「心想事成」的啟發,漸漸不做那種「摸蜆兼洗褲,一兼二顧」的事,想要什麼或想做什麼,專注想要、專注去做就好,不會去想會不會有附帶的好處,不管學什麼就享受做這件事的樂趣,不必管能不能賺錢;約了人見面,專注享受與這(些)人相處,當天通常不會再約他人了;養小孩就享受與他們相處的樂趣,不必想以後他們會不會照顧我。曾讀過何飛鵬先生的一篇專欄,大意是說,他經營的是文化事業,事業當以賺錢為目標,但有些事情自己覺得很有意義,評估起來卻是會賠錢的,剛開始安慰自己,這也是做某種公益,有賺錢就錦上添花了,可惜,結果通常是小心翼翼怕賠太多,賠了錢又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後來自己想通了,既然是自己想做的事,設定一定損失的金額,放手去做出想要的效果,於是,賺錢的事認真賺錢,賠錢的事認真賠錢,反而兩邊心安,都能達到目的。又比如說投資(工作)賺錢是一回事,想要一台車又是一回事,在小妹心中都是一碼歸一碼,賺了錢固然能買一台車,但是老天爺用另一種方式給車,小妹也不會不要的。還有出差兼旅遊,嗯,最好還是工作就工作,玩樂歸玩樂。

所以說,「心想事成」的竅門就是「真心想要」加上「不要管老天爺怎麼給」。

這個竅門其實以前也不知不覺告訴了女兒,於是,在麵包店就有店員請她吃小牛角、看電影想買飲料就剛好有優惠附贈(媽媽本來嫌貴不想買)、想放颱風假就放了…。小妹的家庭教育就是每件事都要努力、刻苦奮鬥,人生設定的程式就是每件事都很艱難,執行結果就成了奮發向上的模式,一旦知道有能量世界的存在,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必這樣自虐的,於是,現在就很認真地過著不認真的生活。

至於兒子呢?這件事小妹一直覺得有點納悶,這世上好像有人只要「存在」就很愜意了,不必像我們這樣要東要西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dy 的頭像
    Wendy

    Wendy's blog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