莎喲娜啦~再見了,控制狂小姐。

都知道莊子是心向內的修練,不能要求這個世界合己意,這幾年來,以為與控制狂漸行漸遠,沒意料到,把外面一層的控制行為拿掉,裏面還有一層,就像著名的俄羅斯套娃,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大的控制狂小姐,拿起之後,裏面是小一號的控制狂小姐,再拿起來,裏面是更小一號的控制狂小姐,層層疊疊,不知道有幾個呢!

題外話:最近跟小孩在讀Dr.Seuss 寫的「The Cat in the hat」跟「The Cat in the hat comes back」,大貓的帽子中躲著小貓,小貓的帽子躲著小小貓,從小貓A到小貓Z,那就共二十六隻,這可以數得出來,現實生活中,卻不知有幾個控制狂小姐。順道一提,小妹讀這兩本書也就覺得通順、壓韻、用字淺顯而已,不知為何小孩似乎還滿喜歡,就像「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」,兩個小孩在爬行及學走路階段,著實玩了好一陣子,愛不釋手。

小妹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個控制狂小姐躲在裏面,但有些控制狂行為不經意就會流露出來,許多是以前不自知的,今年,想跟這些行為說再見了。

希望世界合己意,大概是控制的開端吧? 希望小孩功課好,自己會有面子;希望老公會賺錢,花錢爽快;希望別人都順著自己,別讓老娘生氣;希望出門不要塞車,一路順暢;希望世界和平、國泰民安、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…,能「希望」的事情真是太多了。小妹不免感到好奇,若是真能做到不要求世界合己意,來面對每一件事情,那會是怎生一番光景? 「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」?

說出「你應該」二字就是一種控制:去年一直注意自己是不是有針對問題回答,認真過了頭,變得也在控制他人了,比如說,有一日自外面回來,見兒子在客廳閒晃,問他功課寫了沒,兒子支支吾吾地解釋今天的功課很多之類的,媽媽一時不耐煩就說:「我問的是『你有沒有寫功課』,那你應該回答有或沒有才是,講其他的話是幹什麼呢?」本人要遵守「答話精準」的規則,這很好,拿來要求別人就變成控制了。不能要求別人,那麼該怎麼辦呢? 可以再把問題問一次,如果對方還是沒搞清楚,那就說:「媽媽比較想聽到『有』或『沒有』寫功課,這個答案。」

前幾日,女兒說了個小謊,對她訓斥了一番,當然也說出「你不應該說謊」這樣的話,倒也不是因為道德問題,而是覺得她破壞了媽媽的信任;可是呢,回頭想想,天要下雨、娘要嫁人、外資要賣股票,這都不是咱們管得著的,難道小孩要說謊就管得了? 既然她要破壞這個信任感,那以後媽媽就不要信任她就好了呀!

有說服別人的欲望及口氣基本上就是想控制對方的思想了:所以囉,辯論行為骨子裏說不定也是一種控制,關於辯論,之前講了許多,從心裏微微地冒出「才不是這樣呢!」一直到「下指導棋」都是辯論,連未經別人詢問就提供自以為是的知識都是辯論。之前,小妹發現,好像許多人在講話的過程中,要夾雜著「對!」「對對對」,自己總該知道自己在講什麼,是要「對」什麼呢? 沒想到,日前有機會與別人分享一點事情,當時有錄音,回家聽了錄音檔,嚇出一身冷汗,原來小妹也是這般說話,話是自己說的,這才了解,原來是想說服別人呀!

希望別人覺得自己是「好人」,可能是控制的根源:事實上,這是小妹覺得練莊子卡得最緊的一關,再怎麼樣也不願覺得自己是「壞人」,總之,無法做到「不在乎別人的看法」,所以自以為能做到就能不控制,但是,老師說:「去掉控制的修練要優先於『不在乎別人的看法』,事實上,越是不控制別人就越有同理心,也就越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。」嗯,這個部份容小妹一邊實踐一邊想想看。

一旦講開來,真覺得「控制」是無所不在,就像「歧視」也是無所不在一樣,只是,有一些行為,小妹倒不確定算不算得上是一種控制,比如說,自覺表現不好,算不算是一種控制呢? 有潔癖算不算? 工作時要求達到一定的品質或成效(即訂定工作目標)算嗎? 

養生,會不會也是一種控制呢? 俗話說得好:「閻王要人三更死,絕不留人到五更。」追求長壽,是否等同於不願接受老天爺的安排? 要真有孫悟空那般能耐,會不會也想去改生死簿呢?

洋蔥剝到這兒,不知剝完了沒? 說不定,再過一陣子,又發現有更深一層可剝哩!

對了,一月份有家庭旅遊活動,還有心裏衝動想做的事,那就暫停一個月吧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控制狂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