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(2018)到龍老師那兒拜訪,他指導了我們關於《傷寒雜病論》胸痹篇及痰飲篇的概念及辨證法。說起來自己實在很乖,照書生了一回病(醫案在此),恰好也得了機會複習,趁此之便,寫寫胸痹篇複習的重點,也有部分附加其他醫家的看法,總之只是自己的功課複習,多是自己的主觀上的學習重點,並非是教學文。

首先是龍老師關於胸腔空間學的體悟:一個氣球,吹了空氣,它才會鼓大,才不會癟掉,胸腔也要有(空)氣,才不會被大氣壓扁,為什麼會感到胸悶? 就是氣不足嘛! 悟透了就知道了,好多人悟的是血瘀、痰濕、氣血虧少,然而這些只是造成氣不夠的原因,重點還是要有足夠的氣,自然可以把這些問題帶走。

提綱:胸痹的基本框架是在沒有寒熱(感冒之類的其他病症)的狀況下,胸口悶或胸背痛,或者一動起來呼吸短促或喘不過氣來。脈象則是寸脈微、尺脈弦。

十五(20)胸痺。喘。息。咳。唾。胸背痛。寸脈沉遲。關上小緊數者。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。

這個胸背痛,後背是至陽穴(T7)有壓痛,倪海廈醫師則說是T5。自己是反手伸到後背,中指按到脊椎的位置,以為是T5,但是畢竟自己是數不到;用藥後,那個壓痛點清楚地消失了。

在這之前,平時就很容易一爬樓梯或跑步就喘不過氣來,只是用了其他的方子,效果沒那麼明顯。至於這個「唾」,以前有個怪毛病,感到口水是異物,想呸出來,而不是自然的吞嚥,這次也獲得了改善。

另外,龍老師也提醒我們,這些症狀會跟其他相似,像是哮喘;這個胸背痛也可能受了外傷造成的,單看症狀容易混淆,以脈定方較為準確。

「關上小緊數」的脈象與弦脈可能不好分,龍老師說,弦脈會比較有刀刃感。

至於用藥,倪海廈醫師建議白酒最好用甜酒釀,自己喝起來,無論是口感或身體的舒服度都完勝米酒。

十五(21)胸痺不得臥。心痛徹背者。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。

這是前一個方子加了半夏,所以是《栝蔞薤白白酒湯》證加上「不得臥」,沒法躺著。龍老師說胸口卡著東西,站立時有地心引力往下拉,但一躺下來便往上擠,於是躺不了。半夏在這兒主「降」,把那個有形的東西降下來,人就能躺了。

「心痛徹背」倪海廈醫師說是從膻中穴痛到背後去

十五(22)胸痺。心中痞。留氣結在胸。胸悶脇下逆搶心者。枳實薤白桂枝厚朴栝蔞湯主之。桂枝人參湯亦主之。

這兩個方子,龍老師主要是把關脈的上衝脈(這個我不太確定如何把);腹診,右側肋下有條索狀,或者緊繃感。至於症狀則是肋骨兩側會很緊,衣服緊了,比如穿著胸罩,這邊會感到不舒服。

當仲景爺爺說A主之,B亦主之時,並非隨意選一個,還是要區分A、B的適應症。以此條文來說,人比較實的用前者,虛的用《桂枝人參湯》。

倪海廈醫師強調這兩方是因為腸胃造成的心臟問題,所以除了胸痺的主證,還帶有胃悶悶的、脹痛、難過。至於「脇下逆搶心」當心痛的時候,是從肋下這邊往上直接衝到心臟。

十五(23)胸痺。胸中氣塞。或短氣者。此胸中有水氣也。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。橘皮枳實生薑湯亦主之。

龍老師採用腹診:左側肋下有條索狀,或者緊繃感。雲門穴有壓痛點。

至於二者的區分是,便秘的用《橘皮枳實生薑湯》(因為有枳實),不便秘用《茯苓杏仁甘草湯》(這個湯證也可能脈偏濡、沉得厲害)

十五(24)胸痺。時緩時急者。薏苡附子散主之。

龍老師說這種情況,用藥慢慢來要搞多久呀! 不如就下個針。那我們不會下針的人只能乖乖吃藥囉。

關於「緩急」聽到兩種說法:其一是有時痛有時不痛;其二就是随氣候而改變,比如說風濕性心臟病,氣候一變冷它就開始痛,氣候一回温就好了。

十五(25)胸痺。心中懸痛者。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。

跟前面《橘皮枳實生薑湯》有點像,很多地方,龍老師會將兩方合用,只要在此方多加一味橘皮,症狀如條文所述,向下疼痛呀,心懸在那邊,便秘呀,此證的壓痛點在膻中。此外,這個證是偏實的,有的人會形容(嚇得)心吊起來了。(編按:這是成語「提心吊膽」的由來?)

自言自語:讀到這兒,感覺上胸痹便秘的人比較會用到帶枳實的方子,可是這回得了疑似胸膜炎之前,便秘了好一陣子,原本調理便秘的方法感覺上都沒打中,這回因為症狀很符合《栝蔞薤白白酒湯》,用藥後便秘也豁然而解,真是始料未及呀! 聽說心臟有問題的人容易死於便秘,不禁回想到炙甘草湯也是有麻子仁呢。

十五(26)胸痺。胸痛徹背。背痛徹胸者。烏頭赤石脂丸主之。

光聽這個描述就曉得嚴重多了吧? 倪海廈醫師說那種痛感像是有一支箭穿透前胸後背(穿心痛),沒事再從後背痛到前面。用藥則不是用烏頭,該用烏梅,走厥陰心包經。

沒遇上這個,只經驗過餓到前胸貼後背的痛苦,倒是聽人自述症狀:「不至於像有一支箭穿過,但是有貫穿感,是前後按著這個點會痛。」這兒又忍不住讚嘆仲景爺爺的文字的精確度,在《栝蔞薤白白酒湯》,他說是「胸背痛」,我這回主證是咳嗽,咳起來前胸、後背都痛,卻是各痛各的,這兒講的是「胸痛徹背、背痛徹胸」,前後有貫穿感。

自言自語:從第一條讀到這兒,感覺上是從輕微到嚴重的編排。

以下兩條是傷寒雜病論才有的條文,金匱並沒有:

十五(27)胸痺。其人常欲蹈其胸上。先未苦時。但欲飲熱者。旋覆花湯主之。

乍聽之下,想說這是什麼毛病呀? 真會有人是這樣的症狀? 直到聽了鄰居一位大嬸敘說了她的狀況,這才曉得仲景爺爺此言不虛,大嬸是這麼說的:「發作的時候,胸口一陣難受,忍不住地直捶胸口,最後總要喝上一杯滾燙的開水這才舒服了。」

至於療效,因為對方只看西醫,不敢要求人家吃藥,不過,這個也不擔心,根據過去的經驗,如此照書生病,應該會有效的啦。仲景爺爺誠不我欺也!

十五(28) 胸痺。心下悸者。責其有痰也。半夏麻黃丸主之。

這條文就真的不知其然了。一直不知道啥叫「心下悸」,是病人主觀感到胃在跳動?  抑或是腹診時會按到跳痛點?

以下兩件事,則是自己目前的一點心得,如果有認知錯誤,懇請不吝指教。

*****

學習中醫的早期階段,主要治療感冒,對於每篇的「提綱」並沒有那麼放在心上,感冒嘛! 腦子裡從太陽走到厥陰,大致上能點上是哪條經,就算搞錯了,多病個一次,大概也能摸索出方向來。到了雜病,沒有對「提綱」有清楚的認知,走了不少冤枉路。

所謂的提綱,是這一疾病類型(中醫說的是「證」)的基礎,就像許多學科一樣,都有基本的模型及假設,例如經濟學、統計學等等。經方在這個提綱的基礎上出現不同的症狀組合,加以判斷是歸在哪一個湯證。從病的本質到出現的症狀組合,這是造物主的設計,然而現實生活卻是倒過來的,我們會先看到症狀組合,再從這個組合回推病的本質;仲景爺爺的這套辦法最厲害之處是,雖然我們不知道本質為何,但是症狀組合就是本質,他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地回推(證明),並使用正確的藥方。

本篇恰好有個現成的例子:栝蔞薤白白酒湯證。我們很仔細地區辨這的症狀那個症狀,然而龍老師提醒我們,這些症狀其實很容易跟其他的疾病的症狀混淆,但是回到提綱就不會搞錯了:

十五(18)夫脈當取太過不及,陽微陰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責其極虛也。今陽虛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、心痛者,以其陰弦故也。

以脈象就能確認出「胸痹」的基礎,加上以脈定方,從栝蔞薤白白酒湯特定的脈象便能定出這個方子來。

*****

另外一條冤枉路是不知道治病是有先後順序的,2014年到龍老師那兒請益,龍老師開給我血府逐瘀湯,但囑咐之後可以吃理中湯、真武湯。聽到的那一剎那,恍然大悟,自己一直吃理中湯、真武湯,剛開始還頗有效果,後來便卡住了,原來如此哪。後來再聽龍老師說,治病要有起手方、治病方及癒後方,這便是了,怪不得,有時候明明藥開得很合證呀,卻是效果不彰,原來還有另一層問題卡著。至於如何區分起手、治病及癒後方,是個大學問,比如說,這次龍老師若沒有先開小柴胡加減方,自己根本認不出栝蔞薤白白酒湯。認出治病(或調養)的第一、二、三…步,很重要,也上心,但自知經驗太少,只能留心就是。

arrow
arrow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