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5.14】熱病。面赤。口爛。心中痛。欲嘔。脈洪而數。此熱邪干心。黃連黃芩瀉心湯主之。

是血分上火,基本上就是發炎嘛,不是什麼病,單純發炎,這個純粹的發炎不關係到瘀血,不關係到要衝,所以不用大黃,二黃是黃連、黃芩,煮了用來消炎的瀉心湯,那是另外一個瀉心湯的路數。

5.49】寒病。胸脇支滿。膺背肩胛間痛。甚則喜悲。時發眩。仆而不知人。此寒邪乘心也。通脈四逆湯主之。其著也。則肘外痛。臂不能伸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
@桂林本獨有。

@不是感冒,純粹受了寒氣。寒病打到心的時候,(可能指無形的心),「胸脇支滿」,背啊、整個胸腔區塊都痛。

@「甚則喜悲」,大笑或者大哭,因為心臟受邪的人,喜悲的情緒會受影響,就像三黃瀉心湯治大笑不止,一個人心陰虛,一點都不好笑的事卻狂笑,要滋心陰,朱鳥湯或者三黃瀉心。

@「時發眩仆而不知人」發作的時候,人會昏倒,醒來的時候說“我在哪裡你是誰”。

@寒邪正在攻進的時候,用強心陽的藥把陽氣逼出來,補陽通陽的就是通脈四逆湯。

@寒邪粘在心上久了, 會「肘外痛」,會覺得一條心經經過的地方會痛,(手臂又伸不直)用甘草瀉心湯,(詭異的條文,但有人用過藥有效)。黃芩黃連是瀉心之藥,其餘是補脾藥。針灸有個路數,手肘痛的話,心經跟脾經都可以下針,補脾來瀉心。

@對日本人來講,狐惑就是鬼上身,所以用甘草瀉心湯的療效就是治各種屏翳病,有什麼靈,粘在核心的這個心上面,就是「邪著於心」。(按:就是被附身了)

@比如說夢遊病,也可以想成靈魂離開,別的靈魂趁機暫用肉體,那也是邪著於心。

@日本有一個醫案 某位太太被貓嚇到,行為舉止變得像貓咪一樣,用甘草瀉心湯治。

@如果屢屢撞邪,或者失眠而且心下痞,有機會用甘草瀉心湯。

@歷代有人討論說,甘草瀉心湯是補還是瀉的藥? 按理說黃芩黃連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很傷元氣,今天可能是因為陽虛體質太嚴重,所以才會產生副作用。

8.28】傷寒五六日。嘔而發熱者。柴胡湯證具。而以他藥下之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復與柴胡湯。此雖已下之。不為逆。必蒸蒸而振。卻發熱汗出而解。(以他藥下之)若心下滿而鞕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但滿而不痛者。此為痞。柴胡不中與之。宜半夏瀉心湯。

@感冒好幾天「嘔而發熱」,柴胡湯證具足。用了下法,柴胡證如果還在,並沒有把病邪跟元氣拉下來,可以再開柴胡湯。

@()柴胡湯重新凝聚元氣的時候人會重開機,就會產生柴胡湯的瞑眩反應:可能是發抖,可能是眼睛發黑,人要昏倒一樣,好像全身顫抖,然後覺得要昏倒,然後忽然之間出一身汗就好了。

@如果病邪被拉得脫位了,「心下滿而硬痛」,心下悶悶的,壓了很痛,到肚子都不舒服了,變成陷胸病所以用大陷胸湯。如果脫位的病邪是比較虛的,可能一團病氣捂在胃,形成所謂的心下痞,心下痞屬於能量,症狀是「但滿而不痛」,用半夏瀉心湯。

@三大瀉心湯,生薑瀉心湯,半夏瀉心湯,甘草瀉心湯,基本上都是《輔行訣》瀉心湯的加味而已:半帖理中湯,因為脾胃這邊是冷的,用理中湯來暖,一團虛熱之邪彌漫在上頭,要用涼藥把熱邪拽下來,涼藥跟熱藥同用。

@三大瀉心湯,偏痰飲就加半夏;偏水毒之邪就加生薑;偏到脾胃很虛,那就加重炙甘草補脾胃之氣。有時候病邪只是上面有熱塞住,沒有底下的脾胃虛冷,可以拿掉半帖理中湯,上面的就叫二黃瀉心湯。

@易經的否卦,乾卦上,坤卦下,天地否。人體健康狀態要陰能上來,陽能下去,地天泰。痞證是熱氣在上面,寒氣在下面這樣槓到,它的槓到的位置多半在胃的位置,可能是胃酸逆流,慢性胃發炎,腸胃炎,胃潰瘍…,屬於能量的身體,直接治療肉體,效果有限。

@辨證:如果是心火跟腎水杠到,那是梔子湯證,杠在食道的地方,心中懊憹,那是形而上的病,一直覺得食道灼熱,但實際上是能量上的事情。

@辨證:標準瀉心湯證,雖然不是有壓痛,但如果越按胃就越難過,小青龍湯的寒氣的虛氣痞,不怕按,胃好脹,按了之後感覺沒差。

@三瀉心湯,半夏瀉心湯、生薑瀉心湯、甘草瀉心湯,是同一個主要方劑結構作加減。主證是抓心下痞,半夏瀉心湯證吃成生薑瀉心湯,通常也會有效。

@煎劑是和解劑的煮法,有寒藥也有熱藥,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不寒不熱,但是可以交通陰陽。

@學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的人,多半會覺得,半夏瀉心湯像是小柴胡湯拿掉柴胡,一方面是和解劑的結構,一方面藥味也是同時有寒熱藥,就像是不走少陽的柴胡湯的感覺。敦煌《輔行訣》會看到,小陽旦湯是桂枝湯,小陰旦湯是黃芩湯,黃芩湯加味變成小柴胡湯,桂枝湯加味變成建中湯,所以只好承認說,原來小柴胡湯跟黃芩湯是同一國的,而瀉心湯要另外算。

@為什麼瀉心湯不放朮。這個結構,治則是上面的熱跟下面的寒不得交通,所以要調的是寒熱升降,朮比較是關係到腸胃吸收的能力,吸收能力的強弱關係到虛實,而不是寒熱的問題。臨床上,一旦用了朮,這個藥物的作用點會被鎖定在中焦,不容易下到下焦。比如說拉肚子,水瀉用理中湯;下利清穀用四逆湯;附子理中湯有甘草、乾薑、人參,附子都有,已經包了一帖四逆湯,然而附子理中湯治療下利清穀效果並不好。

8.33】心下痞。按之濡。其脈關上浮大者。大黃黃連黃芩瀉心湯主之。

@火痞。

@三黃瀉心湯,主證當然是心下痞。張仲景認為「痞」是因為感冒誤下,所以邪氣內陷壓到這邊。

@「心下痞,按之濡」,「濡」唸作「軟」,結胸按起來是硬邦邦的,相對來講,心下痞,胃的地方啊鼓起來像個氣球,按下去也就像個皮球一樣,並不是有很實的東西在那裡的,壓痛也不明顯,越按進去還是會覺得不舒服。

@三黃瀉心湯的基本病機是有熱邪塞在上焦,花樣是非常之多的,可能是上火、高血壓、覺得腦發脹...,至少要有一個辨證點是痞證。

@「其脈關上浮大」。火氣在中焦擋住了,不能降下來,脈會關上浮大。可是今天的三黃瀉心湯證的病人,不一定是這種脈。原則上是右關以上的脈是整個鼓起來的,關脈浮大或者是寸脈浮大都算關以上。

@熱氣還是比較在能量的世界,不需要用到那麼猛的藥效。煮服法是大黃二兩,黃連一兩,黃芩一兩,用麻沸湯(正在滾的滾水)兩碗泡一泡,建議不超過三分鐘(不是瀉藥)

@宋本是二黃瀉心湯--大黃跟黃連,沒有黃芩。通常不會用力計較三黃或者二黃的差別。

@書上的心下痞、按之濡、關脈以上脈很大坨,這樣的辨證點還是不太好用。既然是上焦過熱,主證可以補一個心煩;不一定到便秘的程度,但偏硬、偏乾;上火的人呢,小便通常比較黃一點。

@血壓高或者腦壓高甚至於腦溢血,且有三黃瀉心的主證,可用此方降下來。 

@心煩失眠的,如果是熱氣鬱結在上焦的,也有機會。

@婦女熱氣鬱結在上,月經經閉,也有可能用三黃瀉心湯。

@《輔行訣》大瀉心湯:「治心中怔忡不安,胸膺痞滿,口中苦,舌上生瘡,面赤如新妝,或吐血、衂血、下血者。」大瀉心湯治療吐衄效果可能勝過三黃瀉心湯。

@三黃瀉心湯特別有用的是流鼻血。流鼻血是氣不攝血的純陰證機會較低,用三黃瀉心,一下子上面的壓力降低,效果好。

@聽說咽喉癌、食道癌患者,接受化療的時候用三黃瀉心湯來輔助治療,可以增強免疫力,復原情況較好。

@三黃瀉心湯,如果吃一點點或者是短期間吃,會提升的免疫力。好像寒藥進來會刺激身體去產生熱能,把這個寒氣平衡回來。吃多了,一個禮拜以後免疫力就不會再提升,再繼續地吃,可能白頭發就開始一根一根的冒出來了。

8.34】心下痞。而復惡寒(宋本加「汗出」)者。附子瀉心湯主之。

@宋本在惡寒後面加「汗出」。又惡寒又汗出,這個主證是比較完整的,因為用到附子的時機就是陽虛而自汗。

@上面的熱用三黃去退,下面的陽氣不足,用附子去補足。

@煮服法,煮一碗單味附子的湯,三黃泡熱開水三分鐘,喝的時候,三黃茶加入附子汁一起喝。

@附子瀉心湯證,明顯地上半身覺得很熱,出大汗,乾,腳卻是怕冷要裹棉被,上熱和下寒不得交通。

@戴陽證跟附子瀉心湯證跟腎氣湯證的火不歸元(引火歸原法),差別在哪裡? 火不歸元的症狀膝蓋發冷,臉的什麼地方發炎;膝蓋發冷比較能確認需要陽氣往下引導的藥物。戴陽病實際上用白通湯治療比較多,等陰證部分再辨證。

《金匱要略》17-10:嘔而腸鳴,心下痞者,半夏瀉心湯主之。

@心下痞之外,容易嘔吐,肚子會咕嚕咕嚕響(肚子裡虛寒的現象,並非實熱)

@病機:熱邪陷進來,又因為誤下而腸胃虛掉、冷掉了,熱跟寒杠在心下產生的症狀。有可能對應到慢性腸胃炎、淺表型胃炎、輕微型胃潰瘍。

@三個瀉心湯都可能會有(1)心下痞(2)肚子咕嚕咕嚕響(3)拉肚子。不同主證:半夏瀉心湯(容易吐)。生薑瀉心湯(嗝氣,吃飽會嗝氣出來,尤其是有食物的味道),甘草瀉心湯(煩躁失眠)半夏瀉心湯它的痞我們稱之為痰痞,或嘔利痞。

@有的人吃了半夏瀉心湯大便會拉出痰來,或許真的是痰證。半夏瀉心湯理論上也是不會把人吃寒掉,半夏跟黃芩對消,黃連才一兩,乾薑有三兩,熱度能夠相抗衡。

@心下痞的胃痛,可能偏到理中湯證(長期吃生冷)或吳茱萸湯證(反胃又頭痛)

@吃素吃瀉心湯脾胃可能會倒掉,可做一些加減味,或者要換到虛勞藥。

8.36】傷寒。汗出。解之後。胃中不和。心下痞鞕。乾噫食臭。脇下有水氣。腹中雷鳴。下利者。生薑瀉心湯主之。

@把半夏瀉心湯的乾薑三兩減成一兩,加上四兩的生薑。生薑去水毒,所以會說,這是身體裡面死水太多的痞證。

@主證除了基本的「胃中不和,心下痞鞕」以及「乾噫食臭」,還有吃飽了會打個飽嗝,嗝出的氣還帶有食物的味道,表示消化能力很爛。

@一般的理解,虛寒又有水毒,所以用生薑,因此症狀多半是會小便不利、舌苔是偏滑、容易水腫啦,所以通常要加茯苓…。這未必錯,但王懿芝《傷寒博古》,他說這一條,是傷寒用對發汗法,汗出解之後,剩下來的症狀,不太適合跟誤下的痞當做相同狀況;他說,用麻黃劑發汗,把血液、元氣引到表面去把邪氣推走,一吃藥,消化軸就空掉、冷掉,吃下的食物都懸在那兒發酵,才會「乾噫食臭」,身體無法消化吸收食物,趕快把它踢出去好了,於是腸子咕嚕響,拉肚子;生薑瀉心湯實就是吃多一點的生薑,腸胃道受到薑的刺激,讓血液回來。

@成無己說,這是汗後導致的虛,傷的是胃中陽氣,汗法傷衛不傷營,傷的是陽氣,如果是脾胃之陽力道不夠,要用生薑來補強它。

@三瀉心湯,生薑瀉心湯的暝眩反應最大,嚴重暈眩,或者吐得特別厲害。所以萬一病人說更不舒服,請他耐心多喝第二、三碗看看。

8.37】傷寒中風。醫反下之。其人下利。日數十行。穀不化。腹中雷鳴。心下痞鞕而滿。乾嘔。心煩不得安。醫見心下痞。謂病不盡。復下之。其痞益甚。此非結熱。但以胃中虛。客氣上逆。故使鞕也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
@誤下造成,下後傷脾胃之陰,要補脾胃之陰,用炙甘草來補強。

@感冒,被誤下後拉肚子,一直跑廁所,食穀不化。

@「腹中雷鳴,心下痞鞕而滿」,脾胃很虛的時候,拉肚子會咕嚕咕嚕響。「乾嘔,心煩不得安」,噁心啊,心煩,津液受傷會有虛熱,亂七八糟症狀都一起來。漢朝的爛醫生看到心下痞更用下法。

@痞更嚴重,「此非結熱」。這個不是陽明病(大便乾),是胃裡頭已經下到空掉,身體裡面各種邪氣隨意的往上沖,才會產生熱邪沖到頭頂,肚子又寒而無法消化。成無己說要用甘草特別多的,來補脾胃之氣。

@張仲景的藥法,補氣是用炙甘草多一些,補津液才用人參。

@這個方子,宋本沒有寫人參。這個情況下用人參是比較對的

@跟半夏瀉心湯的藥味一樣,只是甘草加重。炙甘草加到四兩,有質地上的變化,與半夏、生薑瀉心湯不同。

@甘草瀉心湯後來變成像是強力解毒方之類的,瘟疫、淋病、梅毒、毒瘡…。黃連黃芩本來就是比較燥的寒藥,加那麼多甘草之後,形成很奇怪的解毒結構。

@朱木通的醫案,甘草瀉心湯治一個什麼“狗拄”(長一坨東西,狗靠一靠會好)

@半夏瀉心湯本身,食物中毒的時候。左關右關同時把到浮浮尖尖的脈。

@身體有腐爛的現象,甘草瀉心湯特別有辦法。

@心下痞,很容易拉肚子,西醫說是腸激動綜合症,也可能掛到甘草瀉心湯,先決條件是不能有器質性病變。

@臨床上最簡單的辨證,痞加煩,或者是失眠。

@甘草瀉心湯也可說是口糜瀉,長口瘡又容易拉肚子(冷瀉),日本人的醫書說,這種嘴巴破的拉肚子比較容易發生在產後的婦人。

@當作是口腔特效藥。嘴巴破(1)睡不夠,血虛嘛,當歸補血湯加補中益氣湯。(2)吃太寒,是胃太寒,寒阻中焦把陽氣逼到上面,附理中湯主之(3)脾胃比較虛寒好像收不住陽氣,陽氣浮在上面,心下痞,用甘草瀉心湯。

【8.42】傷寒。大下後。復發汗。心下痞。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不可攻痞。當先解表。後攻其痞。解表宜桂枝湯。攻痞宜大黃黃連黃芩瀉心湯。

@感冒被下過又發汗,心下痞,如果還會怕風怕冷,有表邪沒有解掉,先不急著治脾,先解表。(治則:外證沒有了才治內證)

@下過、汗過,人都變虛了,解表用桂枝湯就好了。

@攻痞可以用三黃瀉心湯,或者依證而行,看是什麼瀉心湯證。

13.9】狐惑之為病。狀如傷寒。默默欲眠。目不得閉。臥起不安。蝕於喉為惑。蝕於陰為狐。不欲飲食。惡聞食臭。其面目乍赤。乍黑。乍白。蝕於上部則聲嘎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蝕於下部則咽乾。苦參湯洗之。蝕於肛者。雄黃薰之。

@狐惑病一開始「狀如傷寒」,其實眼睛、嘴巴、前後陰糜爛的時候,大概也不會再問感冒與否。有些人口瘡反覆發作,西醫說是什麼皰疹病毒造成的,那病毒剛進來,就可能像感冒的反應。

@現代常常長口瘡的人,通常是先問,有沒有熬夜,有熬夜,睡不飽先喝當歸補血湯,保養你用腎氣丸。脾胃太寒用理中湯。

@「默默欲眠,目不得閉,臥起不安」,這個東西是少陰病,可能關係到免疫功能低下,一開始狐惑病跟百合病很難分;實際上狐惑病的這一個陳述跟陰陽毒很難分。合證的陰陽毒比如說鼠疫,張錫純說鼠疫發作的樣子,是非常嚴重的少陰熱病,失志且想躺著,可是脈微細燒得厲害,脈洪數的,反而病要好了,是少陰病的一種狀態,朱鳥湯證很明顯。陰陽毒跟狐惑病剛開始都是少陰偏熱的調子。

@爛口腔的叫做「惑」病,爛下體的叫做「狐」病,「蝕」好像被蟲咬爛一樣。好像一隻看不到的蟲把會開闔的開口咬爛:眼睛會眨的,嘴巴可張可閉的,下陰跟肛門會開、闔。沒有講到鼻孔跟耳孔(沒有開闔)

@這種病呢,是所謂的白塞氏病,眼口生殖器三聯病。

@日本人把狐惑照字面看成狐狸迷惑,所以太太被關在衣櫃裡面的貓嚇到了,行為像貓(憑依病)。或者夢遊症,「邪著於心」嘛。脾為心之子,補子的話,把心的能量拉過來。

@眼口生殖器三聯病,整體體質用甘草瀉心湯來調,爛哪裡再加別的藥,爛肛門的話是用雄黃來熏,治爛眼睛的,加吃當歸赤豆散。

@「不欲飲食,惡聞食嗅」,胃口會變差。

@「其面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」,? (按:不知該如何認出來)

@桂林本用炙甘草,《金匱要略》寫生甘草。用四兩的炙甘草補中焦,四兩即使是炙甘草也有解毒的效果,要用生、炙各半其實也可以。

@一般如果用一些藥,有一些副作用,藥物過敏的後遺症之類的,那甘草瀉心湯也是解藥毒很好用的藥,最好有心下痞的主證。

@照狐惑的方法醫效果不佳,可能要往厥陰病的方向去想,比如說,要幫助前陰的潰爛好得快一點,加點地膚子,肛門治痔瘡的藥加槐角、刺蝟皮。眼睛爛加密蒙花啦炒決明子,特效的話加一點羊角粉吞。口渴加石膏,煩躁加生地黃,這些都是基本盤。

@苦參非常燥烈,也非常苦,清熱的效果又比黃連、黃芩要厲害一些,用苦參湯洗,其實是把它煮熱,用蒸汽熏就好,不然太猛了。

15.5】心氣不足。吐血。若衂血者。(二黃)瀉心湯主之。

@心氣不足,吐血或者是流鼻血的瀉心湯主之。桂林本是二黃瀉心湯,《金匱要略》寫三黃瀉心湯。

@煮服法用三碗水煮成一碗水,煮的時間比桂枝湯短一些,藥性比較有瀉下的作用。

@「心氣不足」黃連阿膠雞子黃湯也是寫心氣不足,原來當時的腎氣不足是說腎陽不夠,心氣不夠是指心陰不夠,心陰虛所以會陰虛發熱,因此破血妄行。心陰虛而熱氣太多,吐血或者流鼻血,除了熱氣還有瘀。有瀉下力道的的二黃(三黃)瀉心湯,是有相當威力的破瘀藥。

@傷科常常用大黃,黃連、黃芩是寒而燥的藥,有破陰的效果。所以三黃瀉心湯是降火的藥沒錯,但也是破陰實的藥。

@吃素的人不吃蟲類藥,化瘀法先吃六味丸滋陰,把瘀泡軟了,再吃三黃瀉心去破那個血。

@這個瀉心湯作用在血分,也會把它當做是破陰實的藥,不覺得它是滋陰藥。

@吐血衄血這件事情,甚至牙齦整個都萎縮掉,出血不止,這些年來,因為是陽虛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人,越來越多了。陽氣不足,無形的身體抓不住有形的身體,血不知道該往哪裡去了,就亂流一通。

@這種所謂的吐衄的症狀、牙齦流血不止,如果冒冷汗、手腳冷的,很多都是陽不守陰,陰血散漫。如果是陰證,脈象、體質都找不到陽證的證據,還是補氣藥什麼人參黃耆要用,補陽藥四逆湯底下,收澀陽氣的藥,封髓丹潛陽丹要開。

@[推擴用法]瀉心湯治療大笑不止。

@[推擴用法]忽然之間臉部暴痛那種三叉神經痛。

@[推擴用法]二三十年前,高血壓、高血脂這種病開三黃、二黃瀉心湯的幾率是非常高的。

@[推擴用法]腦出血、腦梗死、蜘蛛膜下出血...,用了三黃、二黃,那個熱降下來,中風或者腦部出血的也會改善。

16.25】婦人吐涎沫,醫反下之,心下即痞,當先治其吐涎沫,後治其痞。治吐宜桔梗甘草茯苓澤瀉湯,治痞宜(二黃)瀉心湯。

《金匱。婦人雜病》婦人吐涎沫,醫反下之,心下即痞,當先治其吐涎沫,小青龍湯主之。涎沫止,乃治痞,瀉心湯主之。

《慢慢教沒有教到此條,以倪海廈醫師的講解代替》本來上焦有寒症,吐涎沫,上焦是寒濕的,應该去寒去濕,结果醫生誤下以後心下痞。病人有表證,没有發表卻攻下,轻則心下痞,重則就是懸飲、留飲,十棗湯證。這種情形的心下即痞,應该先把她的吐涎沫(肺、上焦的寒還在)先治好。治好了以後,再去治心下痞。先解表再攻裏,這是治證的原則。病人有吐涎沫,還是小青龍湯證,去掉寒濕以後,再用瀉心湯,比如说噁心嘔吐啊,嘔多,用半夏瀉心湯;下利比較多,用生薑瀉心湯,以此類推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瀉心湯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